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内行人来说,各届车展上的解剖车都是极佳的研究素材。解剖车是厂家展示其看家技术的优质载体,不过当中也不乏浑水摸鱼者,比如将车身构造中一些理所当然的“该有”部件, 赋以
上图的景象相信大家已相当的熟悉,讴歌每年车展都会在墙壁上悬挂一台“壁虎”车,用以炫耀自己的SH-AWD全时四驱技术。不过我们这次借此作为“偏方”教材,向大家解析讴歌的悬挂结构。在展台上,讴歌并没有直接道出解剖车所对应的具体车型,但过去的拆解经验已告诉了我们答案。为保持神秘感,这台车的身份还是留到最后再向大家揭晓。
前悬挂
讴歌前悬属于非常典型的双叉臂结构,上图所示黄色箭头为上叉臂,红色箭头为下叉臂,紫色箭头为横向防倾杆。汽车在转弯时车轮会受到横向力作用,传统麦弗逊悬挂由于只有下方摆臂支撑,上部分横向力无可避免地需要避震器支柱来承受,这既不利于前轮定位,也会让弹簧避震机构的吸震方向发生偏斜,而双叉臂则通过加入一个能提供横向支撑的上叉臂来解决这个问题。
双叉臂的上叉臂都会比下叉臂短,其目的就是让车辆在转弯时,外侧前轮在受压情况下能产生“外八”倾斜,以抵消转弯时车轮因重心转移受压而产生的“内吃”现象,以让车轮表面尽可能地与地面垂直,通过保证轮胎接地面积来提高车辆在转弯时的抓地表现。
双叉臂先天就有很强的运动天分,讲求驾驶乐趣的讴歌在底盘方面也是不惜工本,整套双叉臂悬挂系统都用上了有轻量化作用的铝合金材质。不过需要说明的,装备双叉臂前悬的车型不一定都很运动,最终车辆驾驶性格还需要取决于厂家的调教,比如丰田皇冠前悬也是采用双叉臂结构,但其在驾驶特性上与运动却是丝毫的不沾边。
后悬挂
橙色箭头:下前摆臂,红色箭头:下后摆臂,蓝色箭头:定位连杆,黄色箭头:上摆臂。
讴歌后悬结构能隐约看到双叉臂的影子,只不过“双叉臂”的下叉臂“分裂”成相对独立的下前摆臂(橙箭头)和下后摆臂(红箭头),分开控制无疑能对车轮实现更灵活精确的控制。此外蓝色箭头所示的定位连杆也是双叉臂悬挂所不具有的,其作用就是对后轮前束角实现控制。
和前悬一样,讴歌后悬依然给人一种不惜工本的感觉,整个后悬挂系统外加后副车架都采用了轻质的铝合金材料。再加上讴歌引以为豪的SH-AWD全时四驱系统,讴歌在操控上有如此好的口碑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这台“壁虎”车的真实身份是讴歌的RL轿车,我们在过去车评中曾对这台车的驾驶性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而这次底盘分析也从硬件上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只可惜讴歌RL在中国的销量一直惨淡,一来是RL在华售价确实定得过于虚高,二来RL的其貌不扬也很容易让人低估了它的真实功力。【撰文:冯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