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汽车行业里陆陆续续发生了一些相当有趣的事情。
第一件事,上海市出台新规,新建停车场必须保证预留10%的停车位,用以安装充电设施。
按照新规定,新建住宅小区、超市卖场、商务 楼宇、党政机关等,以及独立用地的公共停车场、停车换乘(P R)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新规特别说明,物业不予配合建设的,业主可以向街道办投诉;而个人用户也可以享受峰谷电价,约为每千瓦时0.7元;同时也规定了经营充电服务的最高收费,暂定不超过每千瓦时1.6元。
上海目前建设有充电桩7496个,其中公用、专用充电桩3211个,私人自用充电桩4285个。对于上海市区民众来说,传统汽车牌照竞争残酷,一块铁皮的拍卖均价已经开到了8万元以上,而只要有充电设备就可以获得合法牌照的新能源汽车,自然成了无奈的选择。
不管你愿不愿意,新能源车在上海火了起来。
第二件事,北京新能源车上牌也要摇号,“百发百中”已经成为历史。
6月底,北京2015年第三个摇号期,申请通过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审核人数为6454人,环比增长92%。由于每期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数量为5697个,这意味着本轮新能源小客车的中签率为88%。
申请购买新能源车的审核人数创了新高,而新能源车摇号中签率创了新低。传统汽车摇号中签遥遥无期,不少人转投新能源汽车试试运气,但现在新能源汽车申请“百发百中”的结果已成为历史。
这说明,新能源车在北京也火了起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热度大增的主要原因。北汽新能源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不限行政策发布后,来店咨询的消费者数量翻了三倍。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也直言不讳,由于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现在很多车企开始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发力:“车企的策略是哪儿补贴高就往哪儿走,但你又不能要求政府去补,没办法的。”
第三件事,大众、日产、丰田和特斯拉,纷纷亮出了他们的的“超级电池”。
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售价相对高一直是阻碍新能源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三大短板。续航里程一直以来是电动车最脆弱的软肋,最根本的原因,是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不及汽油和柴油。
一些车企已经着手开发下一代的“超级电池”,努力令他们的电动车满电续航里程到达或接近普通小轿车一箱汽油的水平。日产、大众、特斯拉均对现有锂电池进行升级,北汽新能源则是采用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锂电池;丰田则计划引入碳化硅技术,减少电动机和电容之间的电能无用功损耗。
特斯拉看中了石墨烯。对于特斯拉所使用的锂电池而言,电极材料是决定其能量密度的关键因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由于它的电阻率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表面积大和电性能良好,被科学家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石墨烯锂电池很适合瞬时大放电量以追求加速快感、能量密度高令续航里程延长的特斯拉。
大众、日产不约而同的看上了固态锂电池。固态锂电池革新在于用固态离子替代了传统锂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可有效的避免不良化学反应的发生,并可与更广泛的电池化学过程兼容,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和储能密度,实际表现上就是车辆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的增加。相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可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一倍,且造价更低廉,这一技术也被视为替代现有电动汽车锂电池重要手段之一。有消息透露,下一代的大众的e-Golf和日产的聆风,在搭载超级电池后纯电动续航里程都达到了300公里,续航能力已开始接近普通的家庭轿车了。
丰田则致力于研发的碳化硅半导体技术,并将其融入到混动系统中。丰田的想法是,利用新的半导体技术,大幅降低混动系统PCU(动力控制单元)的线圈以及电容器的尺寸,以逐步减少电动机与电池间的无用功能量损耗,并且削减电动机20%体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车型本身的重量。现款普锐斯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3L,而新一代普锐斯车型采用全新半导体材质的混动系统后,百公里综合油耗将降低23%,至3.3L。
第四件事,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某些电动汽车对于环境的污染明显高于传统汽车。
有美国调查团体呼吁,电动汽车应该上缴更多的税款,而非获得补贴。如果将视角从汽车的排放转移到那些为他们提供电力的供电厂,你便会了解其中的原因。
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经济学家们正在研究电动汽车实际的排放量。这些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个郡进行地毯式调查,分析传统车型和电动车辆的废物排放量。他们整理出常规汽车的燃料利用率,污染指数和其他危害。对于电动汽车,他们则是测试每英里耗电量,并且整理出大约1486个电能发电场每小时发电的废物排放量,从而演算出电动汽车实际消耗的污染程度。
结果他们发现,在美国西部各州,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车型,每英里仅花费1美分;而在美国中西部和东北各州,电动汽车成本更贵,对于环境污染方面影响更大,因为这些地区电力大都还是火力发电,环境污染严重。所以电动汽车并不一定是环保的。反过来你也可以认为,现在的传统动力汽车,在普遍情况下,其实是相当环保的。
这四件事提示我们,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在技术上,以电驱动汽车的想法越来越成熟。就目前来说,油也好,电也好,谁比谁更环保还有争议,而它们主要矛盾也不是谁将要取代谁;最起码的,电池技术上的推进,那么油电混合也将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把赌注单独押在电动汽车这个选项上,万一这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