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来自匿名人士的爆料传遍了汽车圈和财经圈: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选择花旗集团、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来承销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在今年计划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消息指出股票发行最早可能在今年秋季进行,对此,吉利、花旗和摩根士丹利的代表都拒绝发表评论,高盛发言人没有立即置评。与此同时爆料人士也表示,目前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并且计划可能会有改变。可见整件事目前应该仍处于可行性探讨的阶段,而这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消息或许会是有意试探资本市场反应的“小动作”。
至于事件主角沃尔沃方面,倒是有一位代表对外表示过,IPO是一种选择,但最终决定要取决于公司的拥有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持股达到99%的吉利集团了。而目前大家相对赞同的一种说法是,吉利可能要在沃尔沃汽车的估值达到300亿美元这个心理关口后(而当下市场普遍认为沃尔沃汽车的估值在160-300亿美元之间),才会去推进IPO计划。
作为参考,不久前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也不过是花了90亿美元“而已”,而且因为收购主要在二级市场进行,过程中造成的股价波动会使报价存在一定水分,一般来说按照2017年大概650亿美元的估值来判断其总市值会更加合理。但无论如何,沃尔沃汽车依凭相对单一的民用车业务,吉利就希望将其估值推向300亿美元,也真的是相当相当“进取”了。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吉利集团深谙资本运作的门道,所以有能耐把这个游戏玩儿得更符合自己意愿。但撇除掉“水分”,沃尔沃在吉利旗下的这8年未满的时间里,发展(或者说复苏)速度与高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是营业额和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以2017年为例,营业额和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109亿和141亿瑞典克朗,约合美元255.7亿和17.1亿(2017年底汇率),较2016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6.6%和27.7%,用“突飞猛进”形容也并不太过分。
另一方面,随着沃尔沃产品与技术开发走向收成期,门槛更低受众更广的60和40系列陆续上市带来更多订单,值得一提的还有领克这个合资品牌,其存在还能进一步扩大份额,与此同时更强的规模效应也冲淡了成本,整个品牌未来的盈利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
总结成一句话——沃尔沃现在能赚钱,将来预期能比现在更能赚钱,估值水涨船高完全是情理之中。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又是一篇为吉利运营能力唱赞歌的文章,我当然不会让大家那么容易猜到套路,上文中大家看着我如此强调“估值300亿美元”这个数字,那都是为了突出一个对比:在2010年8月,当吉利接手沃尔沃汽车这被福特视为“不良资产”而抛售的品牌时,支付给福特的仅仅是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而已。
而这甚至不是个例:在比吉利收购沃尔沃更早的2008年,福特在经济危机下“壮士断臂”的第一刀砍向的是捷豹路虎,当时来自印度的塔塔以约23亿美元的成交价接手了这两个英国豪华品牌。外界当时对这单交易和两年后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普遍态度也是消极的,但在2017年塔塔曾计划将捷豹路虎IPO时,估值达到了140亿美元……
对了,同时期被卖出的还有阿斯顿·马丁,当时的交易价格是8.5亿美元,而不出意外地,离开福特后这家老牌英国跑车生产商也过上了更好的日子,亦真亦假的IPO传闻当中估值也上到40亿美元的高位了……
这一次又一次的,我想福特真的颜面无光。但这真不能怪别人,因为这家美国车厂在多品牌运营上,功力实在是差到了极点,罪状总结如下:
过多干涉旗下品牌运作,而且非常强调“福特为先”的潜规则,从根本上就限制了发展的天花板;
过分强调集团产品在技术层面的一致性,扼杀了豪华品牌应有的产品特性;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豪华车市场爆发的后知后觉,直接导致旗下所有豪牌都错失了一次绝佳的上升期。
相比之下,吉利和塔塔在购入沃尔沃和捷豹路虎之后,对其的管理手段和福特都堪称完全相反,它们都给予了品牌高度自主权(包括运营和产品研发),只在后方提供资源、资金与意见,更有甚者,企业背景使然也让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市场有足够的理解与重视。这种管理方式的成果在上文已经提到了,简直就是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在福特脸上。
如果说这两个例子都不能说服你福特真的管不好除福特以外的其他品牌,或者说你还是觉得只是吉利和塔塔遇上了金融海啸后全球市场回暖的好时间而已,那我不得不提醒你,当年像沃尔沃、捷豹路虎及马丁等这些“养子”是被抛售了,但被视作“亲生儿子”的林肯可是一直都在福特旗下呢,而它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参考系:沃尔沃2017全球销量57.16万辆,捷豹路虎两个品牌加在一起是62.11万辆,但林肯呢?数字只有18.84万辆,比捷豹单一品牌的17.86万都多出不到一万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外乎也就是上面讲到的那几个。有人可能会说,这几年林肯不是还有不错的增长嘛?那这点就真的要感谢全世界人民对SUV越发强烈的喜爱了,这一方面是拉近了各地受众与北美市场的口味差距,另一方面也让这个豪华品牌与福特旗下产品在技术上0差距的缺点没那么明显。但好景不一定常在,或者这么说吧,福特如果再不认真思考下人们到底是为什么掏更多的钱买豪华品牌这个问题,那林肯未来可以去到的高度,也是一眼就能看得见了。
最后再说一条算不上新闻的新闻:福特最近宣布会停止北美市场的轿车业务,从此专注SUV市场。其实从这个决策就能看出,这么多年来福特这家公司考虑问题的思路都和当年搞T型车的时候一样从来没有变过,都只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极度追求流程的简单高效,却忽略了市场的需求。
我觉得福特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靠一款连颜色都没得选的T型车即可称霸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这样的方法论都已经让福特错过了和其他巨头一样手握多个品牌实现多向竞争的机会,现在竟然还把刀子动到主品牌的产品线上?真的不怕盘子再往小做,就再也大不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