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能用65亿购入观致51%股份,成为最大股东,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ER……其实观致找到新金主输血这事儿,今年早些时候在圈内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只是宝能的作风的确低调,几乎是到了尘埃落定之后,才随着信息公示而浮出水面,被我们这些围观群众所得知。
作为国内有名的资本巨头之一,宝能集团目前的业务集中在物业开发、综合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端制造、航空业务、民生服务七大板块,其实早就已经覆盖到了汽车行业的上游(零部件供应)与下游(保险),只是对最核心的汽车制造本身尚未涉猎而已。但包括几年早些时候成立的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再到投资总额达300亿的广州汽车产业园也最近动工,都说明了宝能早就有意向大举进占此领域了,某程度上,这次注资观致,也不过是计划的其中一步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购入观致股份外,宝能近期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几乎所有投入,都是围绕新能源车这个主题的,这也符合目前“外行”进入汽车产业的潮流模式,原因此处不表。但和其他入场的资本、特别是互联网资本的做法不同,宝能迈出的第一步并非大家见怪不怪的炒作概念(俗称PPT造车),反而是花巨资去布局产业链及技术研发等相对基础、且投资大+资金回笼慢的环节,甚至到今天来看,到底他们是想自立品牌推出整车产品呢?还是想成为类似麦格纳这样的全过程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实也都还没人说得清的。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宝能有的是钱,不需要靠PPT骗投资。这是一个原因,但话说回来本文的关注点也还是在于“为什么宝能会看上观致并收入囊中”这上面,我之所以说这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实际上并非要和大家讨论宝能下一步会怎么布局它的新能源车项目,而是因为宝能目前这样的操作方式,大概就是它会选择去注资观致的最大驱动原因,具体可以分三个方面来简单说明:
如果说宝能先不自立品牌是为了风控,那么收一个品牌回来自无疑是最优方案。
自立品牌的风险不需要找其他例子,就观致本身的发展历程足以说明问题。而宝能作为一家发展自传统行业的资本巨头,风控意识自然是要比很多互联网资本都强的,所以他们选择了一种风险更低的做法——在自己布局产业链的同时,收一个现有的品牌回来运营。
而风险的降低,其实是体现在这种做法可以带来的可选择范围上。宝能其实现在是可以在将麾下新能源车公司与观致捆绑在一起,以上游零部件/技术供应商的方式运营,以及两边分别完全独立地运营这两种操作方式之间选择的。选前者的话,一旦观致成功起死回生,那么宝能手上就拥有一条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了,新能源的产品也能通过观致品牌来承接;而哪怕观致还是不见起色,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也依然可以在找其他主机厂客户或者自立品牌之间选择,无论哪种,生存下来的压力都应该不大。如果选后者的话,那无论观致是成是败,宝能都是能收获到第一手经验的,可以大大增加自家新能源项目的致胜筹码。
更有甚者,宝能在当下其实都并不需要急着去做上面提到的这个选择,最起码是可以先等几年看看观致的发展情况再去做决定,可谓占足了主动性。
宝能不缺钱不需要拉投资没错,但如何解决现金流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接着上面来谈,我们提到过,宝能还是更倾向于靠自身雄厚资本,来换取他们在汽车产业发展路上的主动权与稳定性。但即便在互联网造车如此火热的当下,业界之所以依然更看好传统车企未来,最大的原因就是汽车产业是一个重资本游戏,每款车型的研发成本基本都是几十亿几百亿起步,出来三四年就要推新款,最多七八年就得更新换代,互联网造车哪怕拿出来了一款成功的产品,也是很难继续滚动下去的。
这时候,像观致这样的品牌,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虽然说目前各方面的表现都未如理想,但包括完整的生产线与供应商体系、完善的人员与设备资产、相对还可以的技术储备、以及谈不上密集却总算是存在的经销商网络,对于从0开始进军汽车界的宝能而言,这些都是相当宝贵的资源啊,因为只要注入一定的资金去加大营销投入、加快新品研发周期等,就可以把这一套台功能完备的机器从泥潭拉出并重新启动,哪怕说距离2025禁售传统燃油车只剩不足10年了,而这10年内观致盈利能力的提升也不至于无可限量,但最起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是可以有的,而这对于宝能去搞新能源项目来说,帮助是巨大。
观致的过去虽然表现不佳,但无论市场还是品牌本身,未来都是有题材的。
提起观致,大家对它最深的印象肯定就是“自主车厂推高端化子品牌”这只螃蟹的首位品尝者,对比起近两年才陆续发布品牌与产品的WEY和领克,观致的立项那是可以追溯到10年前甚至更早了。然而结果大家都知道,第一个入市却并未让观致占到先机,反而因为市场不成熟的原因而落得如今窘况。
但最起码我们可以确定,观致并未错判这个市场的前景,只是说一手好牌都太早打出来了,结果到了真正爆发的时候,只能眼瞪瞪看着WEY销量直追哈弗和领克一车难求的热闹,自己却相当被动。
不过哈,即便是到了今天这个田地,无论是我的媒体同行还是市场上的消费者,其实对观致的产品本身都是认可的,而且随着这块细分被做大,观致虽然总销量依然较低,2014年总销量才六千多,到去年两万多了,这个销量还远不到可以摊分生产成本的地步,所以即便观致的车型叫价都不算低,但也还是卖一台亏一台。而如果宝能注资的话,首先考虑当然如上面所讲,首先用钱去摆平营销与产品开发,把竞争力做出来;继而,我们也说过,宝能自己也早有在汽车的上游(零部件等)和下游(新车/二手车销售等)布局了资源,甚至细到像物流等环节都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如果能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给观致利用,这边开源那边节流,再加上大环境是向上的,观致品牌要重获新生,说不定还真不是不可能。
总结: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并未提到,那就是宝能从自身企业健康的角度考虑,手上大笔大笔的现金,也是急需找到项目去投的。而汽车产业本身作为一种重资产玩法的游戏,前景也如刚才所讲还算理想,自然就是比较适合的选择了。不过这次宝能注资观致,虽说无论从他们内部还是我们所在的外界去分析都是相对正确的一步棋,但到底最终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说真的,也还是得交给时间去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