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吉利拿帝豪GL做了次真车侧碰,奇瑞表示不服,我也要来个大新闻。于是奇瑞在自家大本营芜湖,拿瑞虎7做了次连环追尾测试。
这次测试有几个地方很刺激神经。
首先是追尾测试,目前无论C-NCAP还是其它国际碰撞测试,都没有将追尾列入常规项目。C-NCAP在2012年加入的鞭打测试,被一些媒体称为追尾测试,这种叫法很不严谨。
其次,这次模拟的是三车追尾。每逢过年或国庆长假,我们经常会听到某高速N车连环撞的新闻,情形通常甚为惨烈,使得公众对连环追尾有很强恐惧感。
最后就是在测试中加入大货车,这无疑是驾驶者最为惧怕的东西,无论撞上它,还是被它撞上,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路上见着最好敬而远之。
务必交待一下这次碰撞测试的场景,一台红色瑞虎7停在大货车后方。后面一台蓝色瑞虎7以50km/h的速度,撞向红色瑞虎7的尾部,红色瑞虎7被撞后受推动,接着往前撞向大货车,一次三车连环追尾事故由此炼成。
这次蓝色瑞虎7上有4个假人,而红色瑞虎7只有驾驶员假人,红色瑞虎7仅收集鞭打测试的数据,对手、腿等部位的数据并不收集。
按理说,红色瑞虎7乘员所受伤害更多,要经历两次撞击,数据收集(尤其是后排乘客)的重要性不是更大吗?现场我们也可以看到,红色瑞虎7由于充当三明治里的夹心,目测到的车身损伤程度比蓝色瑞虎7要严重得多。
至少在厂家收集到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假人并没受到严重伤害,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说开着瑞虎7就不怕追尾大货车?
非也,非也!留意这张试验图,50km/h的蓝色瑞虎7撞向红色瑞虎7,撞击后由于撞击车车头溃缩等因素,很大一部分能量已经被卸掉,红色瑞虎7撞向大货车只有26km/h的速度。
另外,这次测试的货车为空载,受撞击后向前前进一段距离,用物理生的口吻来说,就是撞击能量并非完全由红色瑞虎7吸收,而是部分转化到货车的动能上。
换言之,如果不是像这次测试中那样“隔山打牛”,而是直接拿车用50km/h速度冲向大货车,结果必然惨烈很多。
这个不是我自己乱说,美国IIHS还真做过,让轿车用56km/h冲向静止大货车,看图就知道真是九死一生的场景。
说起钻车底这一点,在这次测试中,大货车车底的防撞横梁也起到很大作用,很有效地对红色瑞虎7车头起到支撑作用。换到现实中,虽然法规强制要求大货车要在后车底安装防撞横梁,可是实际道路的大货车要不就缺车底横梁,要不就强度不过关。
所以说,这次测试没有模拟到追尾大货车最可怕那点——钻车底。
不过,对于高速钻进大货车车底的状况,在如今的技术下,任何一家车厂都是无解,冲进去都是九死一生。
奔驰倒是在S级展示过一项技术,在追尾大货车时,从车底弹出气囊,气囊顶起支撑板来尽量保持车头高度(追尾前往往处于急刹点头状态),藉此减少钻车底的概率。不过这项脑洞很大的技术至今仍未量产,不好意思扯远了。
其实绝大部分的危险,都应该在上图“安全信息”和“危险预警”这两环被过滤掉。
尤其是安全信息这环,如果车辆视野、灯光照明这些环节做得好,很多危险压根连跟它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买车过分纠结有没有ESP,而忽略视野、易驾性这些基础项目,真的是舍本求末。
注:新车评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勾搭新车评微信君:xinchepingwang
![](https://res.xincheping.com/images/2022/diandongwanjia/art_bottom_bann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