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资讯 作者: XCP叶俊杰 2025-02-05
2月5日,雷克萨斯发布重磅消息,要在中国“单飞”建厂了!根据官方表示,其将在上海独资成立一家纯电动汽车及电池公司,计划2027年正式投产。其实,雷克萨斯这次的动作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2月的时候就已经有相关消息发布,表示丰田汽车已经决定要在中国上海建立全新的电动汽车工厂,主要用来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的车型,并且由丰田直接独资建厂,后续也将由丰田直营,也就是像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模式。同时,该工厂生产的车型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而且计划中国本土零部件使用率高达95%以上。
雷克萨斯这次把“大本营”定在上海金山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向来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心脏地带”,从电池材料到智能驾驶技术,这里聚集了全球顶尖的供应商和研发人才。再加上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物流和人才优势,雷克萨斯显然想借力打力,把中国市场的需求“就地消化”,快速转化为产品。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这几年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有目共睹。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车企谁不转型谁掉队。丰田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环境挑战2050”战略,计划逐步淘汰燃油车,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自然成了必争之地。
过去几十年,外资车企进入中国大多选择合资模式,比如丰田与一汽、广汽的合作。但这次雷克萨斯却选择独资建厂,背后意图很明显——掌握绝对话语权。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管理,独资模式能让雷克萨斯更灵活地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尤其是电动车的迭代速度。
根据计划,新工厂不仅要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的纯电车型,还会引入“划时代的生产技术”。虽然官方没明说具体是什么,但结合丰田最近在固态电池、一体化压铸等领域的动作,未来这座工厂很可能成为技术试验场。此外,电池回收和氢能技术也被提上日程,可见雷克萨斯想在中国市场打的是“环保全产业链”的牌。
雷克萨斯近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些尴尬。一边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疯狂推电动车,一边是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强势崛起,雷克萨斯虽然靠混动车型维持了口碑,但在纯电领域并不出色。2022年其首款纯电车RZ上市后销量惨淡,后续的其他车型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
这次建厂,雷克萨斯显然想扭转局面。官方提到要“将中国客户的期待以中国速度反映到产品中”,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以前全球统一车型的策略行不通了,现在得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比如加大续航、智能化配置,或者推出更符合本土审美的设计。毕竟,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挑剔程度,早已是全球天花板级别。
虽然雷克萨斯选择独资,但丰田在中国的“朋友圈”并没缩小。公告中特意提到,未来仍会与一汽、广汽等老伙伴合作,同时在氢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和上海政府深度绑定。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既能保住传统燃油车的基本盘,又能在新能源赛道放手一搏。
值得关注的是,雷克萨斯此次投产时间定在2027年。这个节点恰好是业内预测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洗牌期”——补贴退坡、技术趋同,活下来的品牌必须靠真本事。雷克萨斯能否在三年内憋出大招,将决定它能否从“电动化追随者”逆袭为“领跑者”。 不过话说回来,丰田这次要用3年时间建厂,不是因为丰田不能加快建厂进度,而是雷克萨斯下一代电动车会在2027年投产。也就是说这家丰田上海工厂就是为了生产雷克萨斯下一代电动车而来,而且这款电动车还是为了中国市场打造,能够看出中国市场对于丰田来说真的是相当重要。
但是从2025年起算的话,这家工厂需要用接近3年的时间,才能正式投产,对于丰田上海工厂的预计建设周期来说有点长。毕竟,当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从拿到工厂地皮到首台国产Model 3交付到自家员工手中,时间才1年半。小米从零开始造车,也只用了3年时间,就将小米SU7造了出来,并且实现交付。
编辑说:从1984年丰田皇冠进入中国,到如今雷克萨斯独资建厂,丰田的“中国故事”已经讲了40年。在此期间,其实雷克萨斯都传出不少要国产的消息,只不过每次都是“空谈”,幸好这次终于来真的了。这次转型,既是应对环保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豪华品牌本土化的一次大胆尝试。不过,面对卷到极致的内地市场,雷克萨斯光有情怀可不够。若真想“量产幸福”,恐怕得先学会如何让中国年轻人心甘情愿为它的电动车买单。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你觉得国产后的雷克萨斯,价格会比现在相差多少?如果售价较低的情况下,会不会继续出现加价的情况?
2025-02-04 11
2025-02-03 14
2025-02-02 24
2025-02-01 26
2025-01-3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