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探讨一些交通法规之外的文明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4-05-22   评论 (0)

 

开车这件事,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开车在路上,首先肯定是要遵守交通法规,不管怎么样,它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基本法则。

可是,法律法规再怎么细,毕竟是人想出来的,还有很多情况可能是法律法规照顾不过来的。比如开斗气车这个事情,有时候在路上可能会因为一些误会,旁边的车辆就来故意挑衅,甚至阻挡你的去路,法律上没有规定不能回应对方的挑衅,但若做了就很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车“打架”跟人打架不一样——它危害周围车辆或行人的几率实在太高。所以,如果有意识避免斗气车,就是一种交通法规之外的文明。

还有些情况,比如夜晚对方来车开了远光灯,自己被强光刺眼了,开车肯定不安全,那是不是可以想个法子提醒对方?关于这点,国内不少驾驶者可能“懂得”开远光灯“还给”对方,但也有人会闪一闪远光灯提醒对方,实际上后者才是聪明人,因为要是把对方也照得看不见路了,发生事故的几率就倍增。

有些情况甚至需要设想对象,比如在山路上遇到看不见前路的“盲弯”,是不是该提醒一下对面可能存在的来车?国内一些有经验的驾驶者,都会在弯前按响喇叭,提醒弯路那一头被设想的来车。

有时候开车的人足够谦让了,停车让行人先过,但可能见过太多蛮横车辆的行人,反倒迟疑不敢通过,这时候驾驶者是不是可以大方点挥手示意一下?举手之劳而已。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交通法规之外的文明,真的开车上路,会遇到的还会更多。在汽车文化比较成熟的地方,他们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沟通方式,让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可以顺利“对话”,可以称作车语。

当然,大家一定能理解很多事情放在国内会出不适应,所以我们就来做一次跟车语有关的尝试。先征集大家对车语的理解,来共同探讨如何让车与车、车与人真正地“说上话”,而不是一声喇叭恐吓了事,然后我们会制作一些跟车语有关的视频、图文。

欲知车语活动详情,请点击这里进入专题。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标 签 交通法规   文明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编辑室手记

新车评网

新车评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