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的 解读卡罗拉安全实验室
我去北京参加了卡罗拉“全方位安全”科学实验室,按照常理,这类发布会一般是无聊、冗长、枯燥的技术讲解。我自认在汽车圈摸爬滚多年,对此类洗脑大会已经百毒不侵,没想到在主持人沙桐登场之后,我发现这次实验室不是想象的那回事,有很多干货可以看。
实验室顾名思义是要做实验的,沙桐带着我们三个实验。我认为说是国内汽车圈的流言终结者,到底终结了哪些留言?不妨接着往下看。
1、关门声音厚实就越安全?
现场连续播放了两种关门声,第一个声音很厚重,听起来感觉很高级;第二个声音极其廉价,好像两块铁简单粗暴撞在一起。按照常规理解,声音大概是出自两部价位相差很悬殊的车,我很好奇一汽丰田会拿卡罗拉和什么车型做对比。
结果大跌眼镜的居然两个声音都是卡罗拉,第一个发自正常的车门,第二个是拆掉减震胶、隔音胶条、密封棉等材料的车门。应该有很多人容易被声音暗示,认为越沉闷、厚重的声音更有安全感。现场媒体持此观点的人都有42%,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了。我认为声音和安全性无关,可惜没有这个选项,只能投票给不知道了。第一条实验终结了关门声音和安全性的关系。
2、钢板(外壳)的抗压性决定碰撞安全?
某些键盘车神有考察车辆安全的绝招,按一按钢板就知道。我觉得致力于科普常识的专家们对此都无力吐槽了。沙桐带来一个不错的实验,有请大锤登场。
同样都是卡罗拉的车门,一个只有表面钢板,一个装了防撞梁、加强筋。没有防撞梁的车门挨大锤之后出现很深的凹陷,有防撞梁的车门几乎没有变形。结果显而易见,表面那层薄薄的钢板只是起到覆盖件的作用,根本不是受力的机构。汽车发动机盖、翼子板等部分同样如此,这些地方的材料越轻越薄越好,甚至有些车已经开始用塑料了。
这个实验可以终结“按钢板判断安全性”的流言,在略懂汽车理论和常识的人眼里是理所当然,但现场针对媒体的调查结构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居然有58%的人深以流言为真理,还有15%的人不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一百位汽车媒体人,只有1/4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普通消费者的比例能有多高?我突然想到李克强总理刚做的政府报告里面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超过4%,究竟该用什么标准衡量教育水平?这真是个问题。
3、车越重就越安全?
这是一个看似非常有道理的理论,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案例可以佐证,例如大货车和小轿车碰撞,通常轿车的乘员非死即伤,货车就没什么大碍。
这次沙桐带来的是普锐斯和皇冠40%正面偏置对碰实验,测试速度是64km/h。两辆车的重量有一些差距,普锐斯的重量约是1.4吨,皇冠的重量约是1.7吨。按照理科生的思维,这种对碰很接近理论上的完全非弹性碰撞,所有能量被两辆车吸收,末速度都等于0km/h。哪辆车更安全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谁吸收的能量大,二是谁的自身结构安全性更好。
这种碰撞很难套用完美的物理公式,根据完全弹性碰撞的理论,碰撞前后的速度和两车的质量成反比,车越重吸收的能量越小,所以某种程度上,车越重越安全是有理论根据的,例如之前说的大货车和小轿车。
回到普锐斯和皇冠的案例上,两辆车的重量相差不大,各自吸收的能量相近,我觉得每辆车自身的安全性能会起很大影响,所以投票不一定。根据现场播放的短片看不出什么差异,沙桐也没给出具体碰撞结果,只是笼统的说车辆安全性能和重量没有直接关系。
以上那些推论仅涉及高中物理,只要当年认真听课的人都知道。我估计投票给皇冠的59%里面,一部分人是认为越高级的车越安全,大致有一半人赞同车越重越安全的理论。
三个实验做完,方法挺有意思,实验结果没有出人意料的地方。我觉得一汽丰田下了盘很大的旗,旗子就是到场投票的媒体们。大家结结实实和卡罗拉一起考了场试,考试成绩嘛,似乎卡罗拉更好一点。在2014年C-NCAP碰撞测试中,新卡罗拉以总分58.4的高分成就了C-NCAP轿车历史最高分,开创了40%偏置碰撞的史上最高分,并且在侧面碰撞、座椅鞭打测试两个项目中获得了满分成绩。直到2015年第一批成绩出炉之后,它的成绩才被观致3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