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门豪华车“大屠杀”过后,IIHS官方随即对定位更平民的中级车(Midsize)发出“通牒”,当时我们都认为中级车在测试中的情况会比入门豪华车来得更加的“惨淡”,可实际情况却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The test is designed to replicate what happens when the front corner of a car collides with another vehicle or an object like a tree or utility pole. ”这是在IIHS官网关于25%偏置撞击公告中摘录下来的话。说明25%偏置撞击模拟情况之一,就是与对方车辆有迎面对碰危险时,驾驶员紧急避让未能完全成功,最终用车角与对方车辆相触。说到这里,不禁让人对IIHS产生质疑,车辆在紧急避让时,双方车头必然会有一定的偏斜角,不可能如25%偏置撞击测试模拟那般(包括本田内部双车测试也是如此),双双垂直相碰。在这方面,美国NHTSA(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则比IIHS考虑得更加的严谨。
其实美国NHTSA曾做过类似的试验(时间比IIHS还早),测试方法比IIHS来得更加极端,但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却比IIHS来得更加的合理。
以下是NHTSA测试和IIHS测试所不同的地方:
1.主被动撞击方式之差异。NHTSA测试是以被动撞击方式进行,而包括IIHS 25%偏置撞击在内的目前绝大部分撞击测试,采用的都是主动撞击的方式。主动撞击是通过牵引绳把测试车拉往固定撞击墙。而被动撞击则是让测试车原地静止,然后由移动小车来撞击测试车辆。
在被动撞击测试中,同样的小车和同样的速度,保证了各车型在测试中所承受的撞击能量都是一致的。至于主动撞击,撞击能量则很大程度取决于被测车自重。被动撞击比较能模拟现实中“车撞车”的情况,而主动撞击则与现实中车辆自己撞墙(或大树这类“巍然不动”的物体)的情况比较接近。虽然英国汽车节目《Fifth Gear》(风格比Top Gear严肃)曾指出,乡村道路行驶会有较大“撞树”的风险。但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被动撞击测试无疑比主动撞击测试来得更有参考价值。
【SOL标准与Oblique标准】
2.车头偏斜角差异。NHTSA小面积重叠测试有两种标准,一种名为“SOL(Small Overlap)”,另一种则名为“Oblique”。在“SOL”标准里,撞击小车和被测车车头重叠面积为20%,撞击倾斜角为7度(上左图);而在“Oblique”标准中,撞击小车和车头重叠面积为35%,而撞击倾斜角则变为15度(上右图)。可见,无论是“SOL”标准,抑或是“Oblique”标准,车头都有一定的偏斜角度,这无疑能更好模拟现实中紧急避让失败的情况。
3.测试速度差异。NHTSA测试速度远高于IIHS 25%偏置撞击的40mph(64km/h),直接把标准定到56mph(约90km/h)。正如我经常向大家所提及的那样,撞击动能会随速度成平方关系增长。根据实际计算,90km/h撞击产生的能量会达到64km/h撞击的1.97倍。
【此情此景,是否会让大家想起《极品飞车14》】
上图是美国公路很惯有的一种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路长车稀,且对向车道间没有任何的间隔措施。假若真发生双车对向碰撞事故,撞击速度想必会非常的高,所以NHTSA的90km/h测试速度在美国会有更大的实际参考意义。不过对于中国用车环境而言,64km/h测试则会更加地切合实际。
【NHTSA测试最终官方结论】
5.测试目的差异。NHTSA这种测试至今只进行了一期,车型涉及Smart ForTwo、丰田Yaris Sedan、雪佛兰科鲁兹、别克君越、道奇Ram 1500等各种尺寸级别车型。不过NHTSA这项测试并非为了对各车型表现进行评价,而是为了对实际事故情况进行研究。比如NHTSA通过这次测试得出如下结论,在乘员约束方面“SOI”标准和“Oblique”标准差异不大,但在乘员实际保护方面两种标准则会有较大的差异(两种标准分别模拟两种不同的实际情况)。在“Oblique”标准中,假人上肢(头胸)受伤威胁会比较高。而在“SOI”标准中,假人下肢(膝盖、大腿、臀部)反而会更高。
无论是之前的入门级豪华车测试,还是本文所提的中级车测试,车辆都是成批地接受测试,毫无疑问IIHS想借此进行某些问题的研究。不过在最近,IIHS单独对本田思域进行测试,这无疑说明25%偏置撞击测试成为“必考”项目也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我们网站也会对该测试进行持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