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只是在争夺道路资源而已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5-06-03   评论 (0)

这回再和大家聊一下路怒症,而话题的起点仍旧要说到前段时间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那个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我最近又去了几个我很熟悉的城市,例如成都和海口,这些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又让我想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先说成都吧。可能对成都,或者对成都人有点了解的外地人都知道,成都人是出了名的闲适和慢节奏,所谓“巴适”的生活就是慢悠悠的、舒舒服服的小日子。所以十几年前的成都,马路上的行车节奏也是极慢极慢的。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成都的公交车司机在看到前方是绿灯时,就会开始熄火滑行,等滑到斑马线时正好红灯,接着就是等红灯,而一直要到绿灯亮起来之后,司机才慢悠悠地再启动车辆。第二个例子,那时坐过某亲戚的奥拓车,就是成都人称为“拓拓儿”的老奥拓,马力极小,在某红灯处,亲戚和车上的人热烈地摆起来龙门阵,红灯转绿灯也浑然不觉,过了好久才惊觉:“啊,原来已经转绿灯了嗦?”这才慢悠悠起步,而在此过程中,后面停的一排车没有一台按过不耐烦的喇叭。

再说海口,这是一个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算很发达的城市。虽然路都不大,但十年前,路上的车也是极少的,大家开车的节奏也是极慢的。我那时从开车节奏很快的深圳去到海口开车时,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路上的车都是在龟行的?大家好像都是不着急的?但那时海口的司机就是那样,大家都慢,大家都相安无事。

到了现在,成都和海口的交通状况自然已经不用我多介绍了,总之就是到处都在堵车,随时都有人加塞,你也经常能看到路上有人在开斗气车。远隔千里的在成都、海口,以及全国数百个城市的司机们,不约而同都患上了路怒症。

让我们再重头开始理理这十年来我们道路上的演变吧。首先第一个阶段是你会发现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了、路越来越堵了。以前20分钟能开车到达的地方,现在要用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了。总之一开车上路,就让人心烦。

第二个阶段是你会发现:路上有的车仍然像以前那样开得很慢,但同时,有的车已经开得很快了。那些开得快的车会很不满意开得慢的车挡了他们的道,于是开始在路面上随意穿插,表演各种特技。

第三个阶段是路上不耐烦的车越来越多、不守规矩的车也越来越多,当两个都不耐烦、都自认自己车技超凡的司机遇到一起时,就会出现各种马路斗法,继而引发成都女司机被暴打那样的事件。

本文到此,很多看官也许会说:阿庆,你说这些我们都看得到,现在开车在路上确实很烦,你们作为媒体应该多宣传文明驾驶,让大家不再有那么多的“路怒”啊!

道理我懂,宣传我们也会做,但我很多时候却觉得甚有杯水车薪的无力感。原因就是:道路资源是有限的,而道路资源对于中国很多城市来说是完全不够用的。这个矛盾无法解决时,无论怎么宣传“大家要Calm Down”都没有用。

另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一直都在宣传:机动车到斑马线前要礼让行人。很多去过国外的朋友也说:人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那些地方,汽车远远看到行人都会停在那里让你先过,感觉真的好好哦!

但国外的司机愿意那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车少人少,道路资源相对于交通流量来说非常充足。甚至曾久居不列颠的山哥跟我们说过:国外实在人太少了,别说停下车来让你先过马路了,很多时候司机都恨不得下车来跟你攀谈一下,因为他可能几天都找不到人谈话聊天了!试问这在国内可能发生吗?道路上都是在和我抢资源的人,不抢到手我就没资源,所以就一直抢抢抢……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出现在香港。在香港车多路窄的油尖旺地区,机动车是能不让就不让行人,因为一让,很可能就要等好几分钟——路上的行人实在太多了。但在偏远一些的地方,例如什么上水、荃湾、观塘,机动车就能特别自觉地礼让行人——因为礼让并不会损失他多少时间。所以所有人都会渴求得到资源,当资源不足时,自私是人类的本性。

所以有的时候我也感觉挺悲观的,因为在道路资源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汽车销量数字的时候,无论怎么宣传文明礼让,道路拥堵和路怒症总是有增无减。但长此以往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实在到了堵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各地政府就要开始限行限牌了,那样又会让大家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怎么样是个头呢?我觉得改变用车观念是一个好途径。也就是说,要慢慢扭转大家对“车是家里一个什么成员”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于这一点,我们下篇继续说。

标 签 路怒症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