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新车评网赛车队来到珠海,出征“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这是华南地区最有名气、最大规模的民间赛车赛事。我们参加的“赛道英雄”比赛,全是民间改装的赛车,专业、半专业以及纯业余的车手共冶一炉。这是一个赛车界的大派对。
我知道有些朋友一听我讲赛车,看到我又去玩赛车,就会对我有意见,说我不务正业。所以这篇文字,我不打算再介绍我们的赛车改装了什么,我开赛车有什么感受。我想说说我对改装、赛车的看法。
最近这一两年,我比较深度地认识了两拨人:一拨改装的,一拨赛车的。认识改装的是因为我自己买了台BRZ,被拉入华南最大的一个86/BRZ微信群里,成天看着大家讨论怎么改装车子。认识赛车的缘起,则无疑是去年起我们新车评网正式组队参加职业化的“风云战耐力赛”。
首先必须看到:赛车、改装车,相比起原厂民用车,其小众性毋庸置疑。比例?我想差不多是一千台民用车里才有一台改装车,一千台改装车里才出一台赛车。改装、赛车的媒体也是如此,虽然认识不少从业于赛车、改装的媒体同行,但实际上这些媒体的出品发行量、阅读量都少得可怜。这些媒体更多是面向“圈内人”发行,并非自娱自乐,但确实是小圈子游戏。
但是,除非我永远只去给大家介绍那些热销车型,否则一切热销车以外的都属冷门,都属小众。汽车的世界之所以精彩,大部分功劳就来自于那些小众(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国GDP的最大功劳是来自各式各样的中小企业)。汽车文化的精粹,基本上也都生根于各种小众。
除了对小众的猎奇心,改装界、赛车界吸引我的更大原因是这里有不少有意思的人。比如说,改装领域的从业者乃至媒体,他们都比整车圈子的人更加懂车、更加爱车。前不久我面试了一位现任职于改装媒体的编辑,他能够准确记得并说出大部分主流车型的厂商产品代号和发动机系列号。我相信整车圈子的媒体人没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包括我自己),所以特别佩服。
相比改装圈人士的懂车爱车,赛车圈的朋友更是懂生活、爱生活。因为赛车不仅仅是玩车,更是玩一种竞技游戏,这里头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就已经是人生某个游戏的赢家。我接触的赛车圈朋友,纯职业车手不多,大多是那些自己组建车队、改装赛车,再自己参加比赛的朋友。与汽车整车厂商业界相比,这个圈子表面上“粗人”多一点,但实际上他们却无一例外都是专业人士,只是久经风雨,变得更加率性。他们在赛车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积累友谊,丰富人生……每一个赛车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我对他们特别崇敬。
近段时间,改装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备受打压,很多行家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国家迟迟不出台规范政策,使得这个行业目前处在一种“被卡住脖子”的状态——会死掉一批,然后谁能撑过这一关,未来也许就是春天。但是对改装,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并不看好。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的BRZ买来半年还一个螺丝都没动过。
但是赛车,我认为是前景光明的。国内的赛车场会越来越多,赛车课程越来越面向公众,无论你想做过过开赛车的手瘾,还是想以运作赛车作为自己的事业,今天国内其实都有很多机会。改装一部民用赛车参加正规比赛的费用也远比很多人所想的要低——我的经验是,选对车型和参赛种类的话,一年总投入(包括买车)在20万元以内是可以实现的。
参与赛车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我除了自己做车手跑一点小比赛,这个泛珠的周末,我第一天赛前在车队Pit房里参与赛车和车手的赛前准备;排位赛时坐上赛道的观众席观看(泛珠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到场);正赛时我与车队成员一起为车手打气;最后一天没有我们的比赛,我在家里看电视直播……每一种参与,我都能感到赛车的魅力和快乐。
真心说,参与赛车对我自己开车、修车甚至造车知识,都是极大的开拓和提升。对磨练自己的人生,尤其是目标管理执行以及逆境抗争、抗打击能力,更有非常直接的帮助。优秀的车评人,应该参与赛车。
所以,改装、赛车都不是不务正业。改装是对车的进阶学习,赛车是对人生游戏的浓缩体验。
![](https://res.xincheping.com/images/2022/diandongwanjia/art_bottom_bann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