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评人来说,有两件事最值得开心,一是开上部好车,二是有款好用的相机。我们编辑部没有人们常说的“器材党”,所以相机种类丰富多彩,有古董级的奥林巴斯4/3规格单反,比较新的佳能APS规格单反650D、700D、7D、全画幅单反6D,M4/3规格的微单(无反相机)也有两台,分别是松下GH2和奥林巴斯EM1。
见证了摄影器材鸟枪换炮的过程,每款相机我都用来拍过车评照片。按时间来算除了古董的奥巴单反,我最常用的是松下GH2,最近在上手EM1。为何我不用最普及的单反?今天我就结合试车工作内容聊聊微单的使用心得。
轻巧功能强大
【奥林巴斯EM1和松下GH2】
【最小微单GM1和单反相比】
微单又称无反相机,和单反最大的差别就是取消了光学取景器。包含五棱镜/五面镜在内的一整套取景器在机身里占了不少体积和重量,所以微单普遍都很小巧,现在最小的松下GM1体积和卡片机一样大。
【各位有兴趣看相机评测吗】
GH2和EM1看起来很像单反,主要是为了在机身上布置各种按钮。我试用EM1之后发现,它的操作便利程度已经超过全画幅的佳能6D了,而且EM1的体积和重量几乎只有6D的一半。再加上APS和全画幅镜头的重量,同样一机两镜的配置,携带微单的体力负荷小很多,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对于经常要扛着相机东奔西走的人来说,微单的轻便是一项巨大优势,这也是我用GH2的最主要原因。
EVF电子取景器的喜与忧
【EM1的蓝色部分就是传感器,6D的传感器隐藏在玻璃后】
用取景器拍照肯定比看液晶屏更方便,用长焦镜头的话还可以更稳当。所以像GH2、EM1这样高端的微单,都配了一个电子取景器(简称EVF),从取景器小框里面看到的液晶屏幕,而不是玻璃折射出来的影像。如何鉴别EVF?很简单,拿掉镜头盖,关机状态下取景框里黑乎乎一片的就是EVF了。
如果家用的话,光学和电子两种取景方式差别不大,但是工作用途的话,EVF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相比传统的光学取景器,EVF的小屏幕可以显示详细的设置参数。你可以眼不离框的看到所有设置,包括挡位、ISO、光圈、快门、+-曝光、色彩、对焦、连拍模式等,比单反取景器里简单的快门、光圈、ISO丰富多了。配合GH2、EM1强大的机身功能,可以一边取景一边调节参数。
【EVF取景器所见即所得】
EVF更重要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取景框里看到的画面基本就是照片效果。相信用过单反的人都遇到照片过曝和过暗的情况,在液晶屏回放之后再去调整曝光档位。熟手可以根据场景光比在按下快门前调到比较合适的曝光档位,但也不很难保证每次都恰到好处。EVF可以大大减除这一烦恼,因为加减曝光的效果可以直接在取景器里看到,像是拍车厢内饰这种光线复杂的场合就能增加出片成功率。我们试车拍照的时间经常很紧迫,EVF确实能节约时间,这是我认为EVF比传统光学取景器更好用的地方。
用来拍车的时候,EVF也存在一个巨大不足,那就是连拍时的黑屏和卡顿现象。车辆动态是工作的必拍环节,可是GH2和EM1都没法在连拍时保持流畅取景,最高速的时候每拍一张取景器就黑屏一下。虽然GH2把连拍速度调到中和低之后不再黑屏,但仍然有明显卡顿,很难把对焦点稳在车身上,这是编辑部同事不喜欢拿微单外出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我用了这么久GH2,对动态的出片成功率依然不满意,只能用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个缺点。
媲美中高端单反的连拍速度
【两者追拍解决拍摄动态问题】
动态出片率低怎么办?第一个方法是用数量来弥补。可能很多人对微单的连拍速率存有疑问,实际上2012年问世的GH2已经有7张/秒,奥巴的EM1最快达到10张/秒。编辑部的几台单反里面,最快的7D是8张/秒,全画幅的6D机身定位较低,只有4.5张/秒的速度。成功率低用数量凑,这个方法勉强行之。如果时间很紧,这招就不实用了。
一条路行不通就换条路走,拍摄动态有两种方法。一是人站在原地不动,在汽车通过面前的时候瞄准它按住快门;二是让两台车匀速行驶,坐在其中一辆上面拍另外一辆。第二种方法因为被拍车辆相对人几乎是静止的,取景器黑屏几乎没有影响。我们参加试驾活动,通常都用第二种方法拍摄,GH2这些微单的最大缺点就被解决了。
虽然我这里在帮微单做枪手,不可否认的是在拍摄体育运动题材时,微单因为EVF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听说索尼的EVF没有黑屏现象,有空我会去试用一下,看看微单是否能完全胜任拍车的工作用机。
翻转屏
微单是最早引入翻转屏的相机,像是拍底盘、伸出窗外拍摄动态这些特殊角度取景,翻转屏就非常好用。试驾活动上,我经常看见同行拿着5D2等旗舰相机盲拍。毕竟没有翻转屏的话,只能一梭子打出去,回头慢慢选能用的照片。现在650D、700D这样的中端单反开始引入翻转屏。其实翻转屏已经是编辑部购买相机的必选配置,所以我们才各买一台650D和700D。
画质和画幅的优缺点
最重要也必须谈的就是微单和单反之间的画质差异。GH2、EM1是M4/3规格,传感器比APS画幅的单反小,更不用说全画幅了。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在画质上微单和全画幅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但是镜头是影响画质的重要因素,编辑部的奥林巴斯14-54 F2.8-3.5镜头素质很好,基本可以媲美佳能24-105 F4的红圈镜头。
用过这几台单反之后,我个人觉得像6D这样的全画幅相机,凭借大底能拍出更浅的景深,也就是常说的背景虚化,拍摄内饰的时候更容易出“高大上”的感觉。而且全画幅相机的夜景照片更加纯净,适合拿来创作拍一些文艺范的片。
大画幅是不是一定就好?这个真难说,比如我在办公室拍的这组相机图片。EM1搭配14-54 F2.8-3.5,ISO设定800,可以放心的用最大光圈拍,出片率几乎100%。改用6D和24-70 F4的组合,ISO至少得用1600,上到2500-3200仍然有一定几率因为手震出现模糊。另外在用F4最大光圈的时候,照片中央有点肉。缩小到F5.6光圈,照片变锐利了,但是快门速度变慢,要很小心屏住呼吸才能拍摄清晰。熟悉摄影的人知道高ISO的画质会下降,同样场景下,全画幅高ISO和M/43低ISO哪种画质更好,这个选题值得研究。我们非专业人士不好评论,留给摄影界的朋友详细评测吧。
【微单暂时不适合机会瞬间即逝的赛道拍摄】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我个人用这些相机的主观心得。用一句话总结起来,微单可以胜任除了赛车之外的汽车行业拍摄工作。如果网友们有兴趣看一下各画幅相机、镜头的素质对比,可以留待下期做个相机的对比测试。
说说实在的购买话题吧,编辑部的GH2和EM1这两台微单算是旗舰产品,购买时的机身价格要7000元左右,现在6D这样的入门全画幅单反便宜2000块,所以我不推荐个人用户买旗舰的微单。那些2000-3000元的微单,例如EPL6,画质和EM1旗舰产品一样。而且轻便小巧,旅游出行携带方便,拿在手上比"傻大黑”的单反更文艺范,很值得考虑。
![](https://res.xincheping.com/images/2022/diandongwanjia/art_bottom_bann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