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车试驾会上的网络媒体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3-06-17   评论 (0)

长安福特新蒙迪欧的车评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除了这款车本身超有话题性之外,几个同行媒体在试驾这同一款车之后得出不同的结论也成了大家热议的点,后来还引得YYP出来写了一篇博文,请汽车厂商公关思考媒体试驾现状。YYP所说的是宏观上的、把各路媒体拉在一起举办试驾会的现状,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更具体的、网络媒体(请注意,主要谈的是网络媒体)在新车试驾会上的生态,希望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问题一:网络媒体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别?

网络媒体与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在新车试驾会上的工作方式有极大不同。网络媒体所发表的试驾文章需要有一台新车从内到外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照片,一般一台全新发布的车原始照片至少要200张左右(没太多经验的编辑可能会按出500张以上来),这就需要大量的拍摄工作时间;另外,网络媒体发表的新车试驾文章中还必须对车辆的机械性能、空间、便利性等等诸多方面做出全面评价,而不是像杂志等媒体一样只需抓几个重点讲,因此网络媒体同时需要较长的试驾体验时间。而网络媒体一般参加新车试驾会的只有一人,这个人就必须试车、拍照、体验、整理图片、写文章(我们新车评网的车评人还需要拍摄车评人手记的视频)一手包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试驾会上要向厂商公关争取更多的试车拍摄时间的原因,也是YYP提出不要举办试驾会、而把试驾车分发到各个媒体去做更详尽试驾的原因之一。

问题二: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这个问题指的是各个网站之间的关系,那毫无疑问就是竞争关系啊:)但如果指网络媒体从业者之间的关系,我可以说远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差。虽然我们偶尔会在微博上斗一下嘴,但在参加新车试驾会时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你帮我移动一下车辆方便我拍照,我为你当一下空间模特,这都是每次试驾会上很常见的事情,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更好的内容奉献给读者,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斗争。我想起某次试驾一款车时,在另一汽车网站的文章和我的文章中都出现了一张我作为模特坐在后座上的照片,当时很多人说到底是谁偷了谁的图,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是那位友站的编辑分别拿两台相机拍摄了同一个角度的两张照片,然后我们俩分别用。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问题三:网络媒体敬业吗?

这是在YYP文章后的评论中很多网友提到的问题,一些网友质疑现在的很多媒体就是去试驾会吃吃喝喝走个过场,根本不是去试车的。对于这一点,对于汽车网络媒体,我敢说确实有少数人是去走走过场当个旅游,但多数人还是比较认真的。我遇到过不止一次网络媒体同行抱怨试驾流程太短,集体要求厂商公关额外增加试驾时间,也遇到过不止一位网络媒体同行和我一起放弃了午餐时间,顶着大太阳抢时间拍照。当然了,我只敢保证中国现在多数汽车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在试驾会上是比较认真敬业的,至于各位同行是不是认真去写试驾感受、是不是会在文章中故意贬低或吹捧一款新车,我就不敢保证了。

也谈新车试驾会上的网络媒体
【这次试驾会,我和一位同行为了完成拍照拒绝午餐,让工作人员颇为尴尬】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相信大家对于汽车网站媒体从业人员参加新车试驾会时的工作状态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在目前的中国,报纸、电视(甚至广播)还会被更多人(包括一些汽车厂商)认为是“主流媒体”,而杂志还会被更多人(包括大部分汽车厂商)认为是“专业媒体”,因此网络媒体在媒体界的地位远没有各位经常泡网络的网友所认为的那么高。所以我们经常必须一个人完成别人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经常会拿到已经被“主流”和“专业”媒体蹂躏得不太正常的试驾车,所以我们会经常收到“改掉这一段”的短信或电话。但与某位网友的意见相反,我认为中国汽车网络媒体的明天还是光明的,因为我还是看到更多的汽车网媒人是认真和努力的。只不过在“天亮了”之前,市场必定会淘汰掉很多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甚至没有职业操守的媒体。

好吧,以上似乎有点偏题了,因为还有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回答,那就是——

问题四:在这种新车试驾会上,网络媒体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那新车评网的不同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一些新车评网的资深网友都能回答了。新车评网的不同就在于:一,与其它一些友站号称拥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试车编辑相比,新车评网的车评人数量极其稀少,但这就是这几个车评人都有机会大量接触新车、有丰富的试驾经验,这能帮助车评人更准确地对一款新车做出准确的评价。还是以这次的新蒙迪欧试驾会为例,当天参加试驾会的一些同行连蒙迪欧致胜都没开过,这又怎么能对全新换代的新蒙迪欧做出评价呢?

二,出品时间。喜欢逛各大汽车网站的网友应该发现,很多新车的试驾稿,各大汽车网站几乎是同时发出的——是的,大家都在拼速度,都力求在第一时间把试驾稿上线。对于互联网时代“各种功夫,唯快不破”这种说法,我在赞同之余也有一定保留,原因就是我在新蒙迪欧车评开篇中说过的,一个厂家花很多钱研发的新产品,一个消费者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到的车,如果就是被这样的“快”文章简单概括掉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新车评网要求试车完车评人之间要讨论、要沉淀和总结试驾感受,要“慢工出细活”,这样我们的出品虽然比别人都慢,但却更对得起厂家的研发费用和消费者的腰包。

三,文章风格。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同行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现在这种互联网时代嘛,就是读图时代,大家都懒得看文字,只愿意看图,所以我们就把字压在图上,方便大家观看。对于这样的观点我部分认同,因为确实现在很多人是懒得看文字的,而且这种图片式的试驾报告中确实也有佼佼者,例如友站汽车之家的图片式试驾报告无论排版还是图片处理都是相当出色的。但是网友上新车评网来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图,正是看我们的文字——因为我们的文字有读的价值、有让人读下去的价值、有真正能作为买车参考的价值。文字为主的车评是新车评网自建站至今的传统,我们每一位车评人也在每一篇车评中坚持着标准的文章排版和较多的文字表述,这是别人完全无法模仿的,也是所谓“流行”的图片式试驾报告不能取代的。有一位同行曾经对我说:“我在想找资料的时候,一定会上你们新车评网找,因为你们每一篇文章的排版都一样工整,文字也很多,就像去查一个字典一样,太方便了!”希望我们的读者们也能早日像这位同行一样发现新车评网的“奇妙”之处。

我所说的这以上三点,是新车评网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做新车评网一直都在坚持着“中立、专业、原创”这六个字。如果大家能够看到这六个字之后的坚持和努力,那么就能明白“新车评网的不同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