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上海车展的“看车团”上,有位网友(不好意思没有记清您的ID)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曾编,你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品牌是哪一个?”说实话我当时是愣了一下又思考了一下,最终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车评人,我们在平时试车、写车时都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的心态,但车评人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喜好,而个人的喜好和文章的客观两者之间是并不矛盾的。我记得我们大家都很欣赏和喜爱的媒体人、PCHOME网站的主编徐嘉先生(就是绰号春卷的那一位)就从来不吝啬于表达自己对奥林巴斯这个品牌的喜爱,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称自己不仅是“奥林巴斯的枪手”,而已是“奥林巴斯的炮手”,愿意“一直无偿为奥林巴斯放炮”。看似这是一个带有极强个人倾向的媒体人,但如大家所见,徐嘉先生的文章总能客观准确地指出每个产品的优缺点,给予我们最恰当的购买建议。
在汽车媒体圈中,基本上每位媒体也会有自己偏爱的汽车品牌。例如以我接触的同行来看,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三个品牌的“专业粉丝”数量就极多。不过要突然问我我最喜欢的汽车品牌是哪个,我一时还真无法准确答出。我基本每个月都要接触多款新车,我这个人应该属于那种没有多少“品牌忠诚度”、喜欢“看英雄不问出处”的人,试过一个车觉得它真心好,我自己也会非常喜欢,不太会在意它的品牌。再次举出新天籁来当例子,我多次说过日产这个品牌我一直就不太喜欢,无论是经济型小车还是高性能车(在我以前很喜欢玩的头文字D系列游戏中,我从来没买过任何一台日产车),但这次新天籁这台车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打动了我,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日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让我有一点想掏钱买它的冲动。所以简单讲,我是一个重视“产品”多过重视“品牌”的人,也没有特别有过“有生之年我一定要买台XX牌的车子”的想法。不过,有那么几个品牌在我心目中还是有略高一些的地位的,可以说我自己在对比选车时会比较倾向于选这几个品牌的车,下面一一给大家列举:
雷克萨斯
【老款IS是我最喜欢的雷克萨斯,不知新款开起来还有没有它那种感觉】
这是车展上我给向我提问的那位网友的答案。雷克萨斯车型比较打动我的几点,也是我买车时比较在意的几点,因此如果我到了拥有购买豪华车能力的时候,雷克萨斯对我的诱惑力是最大的:一,雷克萨斯的内饰设计风格很对我胃口,用料水准也无可挑剔;二,雷克萨斯在操控上比较偏向于追求车身小所带来的操控的灵活感(以IS和GS为代表),而且追求一种运动性和舒适性的结合,我喜欢那种感觉,相对来说宝马那种比较显性的机械感的操控特性我并不太喜欢;三,雷克萨斯的品质是这个品牌的招牌,也是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一,我很讨厌修车,所以我一直都喜欢质量稳定性高的车;四,雷克萨斯的免费保养期和保修期很长,我一直认为,消费者买高端品牌(不仅仅是车),不等同于消费者一定要花费更多的钱去养,雷克萨斯在这一点上相对欧系豪华品牌有明显优势。当然了,雷克萨斯这个品牌的设计风格、核心价值得到我的高度认同,但并不等于我喜欢它旗下的每一款产品,例如ES、RX等车型我自己是不会考虑购买的,但我会向别人推荐。
阿尔法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159,阿尔法美学的典型代表,也是意式美学的代表】
这个品牌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梦,因为我从未驾驶过任何一款阿尔法罗密欧的车型(传祺不算吧?),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从各种汽车画报和杂志上看到了这个品牌的车型,并且为之深深着迷——没错,就是漂亮的外形设计,让阿尔法罗密欧成为我最喜欢的汽车品牌之一。对于这种感情大家也可以理解成:我从没有见过查理兹塞隆本人,但我却真的真的觉得她好漂亮。阿尔法罗密欧和查理兹塞隆一样,都是我梦想着一亲芳泽的圣物,一个汽车品牌在我心目中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就不再考虑我上面说过的那些什么内饰设计用料、质量稳定性、维修费用了(这些说实话都是阿尔法罗密欧的缺点),像159、Giulietta那样的车我愿意买一台慢慢养着、慢慢修着,虽然我实在非常讨厌修车——罗密欧的魅力真的就是这么大。
马自达
【MX-5是马自达的精华和常青树】
既然我已经掏钱买过这个品牌的车,就至少说明我认同这个品牌的很多方面。马自达的核心价值大家都知道,就是“运动”,从外到内,从动力调校到底盘设定,马自达的车都有一种纯血的运动感觉,我喜欢马自达这种有点固执的、死脑筋的造车理念,更喜欢它的车无论大小开起来风格都是那么的统一。但是,我非常遗憾,马自达这个品牌,包括它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市场推广和营销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所以这个品牌这些年来整体趋势仍然是在往下走,别说和现代/起亚比,就是抱上了丰田大腿的斯巴鲁看起来前途都比马自达光明得多。现在的创驰蓝天技术是马自达重生的一个重要契机,但貌似马自达仍是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派,让人深深地担忧。我也不知道未来的马自达还能不能连续出好车,让我这个粉丝对它的感情能延续下去。
本田(2000年之前)
【这两台之后的雅阁和思域,我就再也欣赏不来了】
本田这个品牌让我又爱又恨。千禧年之前的本田,让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TYPE R家族,还有它的设计,以及它的那些独步天下的技术。本田宗一郎在世时,他一直都坚持“船小好调头”的观念,保持着较小的公司规模和比较有限的产品阵列。产品阵列小、车型少的公司,就必须通过超强的产品实力去与丰田、日产这样的巨头竞争,因此我们就看到了EP之前的几代思域和CM之前的几代雅阁,每一次更新换代都带来让人瞠目结舌的新技术,更看到了NSX这样伟大产品的诞生。正是那个时候的本田,让多少懵懂少年魂牵梦萦。但在2000年之后,不知为何,本田似乎越来越膨胀了——不仅是它车型的体型,还有这个公司的规模,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功利的本田,为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它甚至慢慢学到了丰田的那种“合适就好”的做派,那种很独树一帜的、有独门绝技的新产品越来越少见。也许本田这么做,对公司的股东、对本田的车主们都是好事,因为这会让本田这个品牌继续向上走,但我很担心它这样会渐渐丧失“以技术为本”的本田传统,最终再跌落下来。总而言之,现在的本田不是我的菜,也失去了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