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堵途之——堵城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3-03-03   评论 (0)

我原来没打算用这个标题,但看到同事阿光的编辑室文章标题,我觉得我这篇可以跟他成为一个系列,于是改用这个标题。

在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型城市呆的时间比较多,其实可以算是熟悉了堵车生活,而且时间一久,多少能摸索出一些相对较快的行车路线。大城市的交通如何拥堵,在各种媒体上已被宣传报道得够多了,而现在小城市、小县城甚至乡镇的堵车情况其实也越来越严重。

最厉害的情况当然是春节期间。其实这个情况我在去年就写过文章,当在外打拼的人们经历长途跋涉回到家乡,却发现这里汽车行走的速度并不比外面大城市快,有个同行就跟我讲过他在家乡小城里被堵了3个小时。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春节期间猛增了很多外来车辆,超过了当地城镇的容载能力。

不过这一年,就我一些经历,以及听到周围人的一些信息,发现小城、市镇的拥堵其实正在慢慢成为常态,真的一堵起来,不能加拥堵,应该称为“拥挤”。

小地方的道路狭窄,虽说总人口不可能比大城市多,但算某一区域的道路人流量密度的话,却不见得少。而且,路上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很多时候是在“近身肉搏”,新手开车在这些地方估计都心惊肉跳的,老手也得十分谨慎。类似情形我只是在深圳的华强北、东门等个别地方见过。


虽说各个地方也开始扩建新区,建造新的宽敞大马路,但稍微有几年年龄的区域,进去很容易就遇上堵车。所以开车走小地方,能避开城镇区就尽量避开,说不定就遇到大“拥挤”,而且很难绕行脱身。我就有过好几次这样的经历。一般来说,小镇的市集范围,以及小城的上下班高峰期,都很可能遇上“拥挤”。

当然,在大城市开车要走的里程肯定长很多,每天在路上所用的总时间肯定更多,但我这里讨论的是所遇到的堵塞程度。在大城市慢行1个小时,而在小地方有20分钟走得比行人还慢,从心理上讲,后者堵得慌的程度可能还更高。

我并不想将这些现象归结于小地方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行人的交通意识(虽然有这些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城镇规划。这些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得太快,所有的城镇规划都没有预见到他们所设计的道路要承载这么多汽车。就像我所在的一个小型地级市——建市只有二十年左右,但市区里的道路,也只有近几年建造的道路才能走得比较通畅,很多片区一到高峰期就堵车,不比大城市好走。(这跟早几年的住宅小区的停车场规划不足多像)

现在汽车销量重心又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转移,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小城市的交通拥堵将会全面向大城市靠拢。

标 签 城市拥堵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