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盛传一个留言,深圳市将在5年内把全部出租车更换为纯电动车。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议论。很多网友都吐糟这个举措不现实,更换纯电动车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深圳市内建立充电站,能够方便出租车司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轻易找到充电站。
其实在前几年的时候,在汽车业界内就搞起了“电动车的大跃进运动”,特别是很多自主品牌,都推出过很多电动车的概念产品,甚至很多都几乎到了量产阶段。最深刻的还是在前几年的大少车展中均能看到概念电动车产品,但现在几乎无影无踪了。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一点还是电动车的普及问题,前些年国家的有关政府也大吹“电动风”,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来吸引厂家研发电动车。但一回头想,却发现电动车的时机还没到,普及难度也很大,结果很多自主品牌白干一场了。
好吧还是回到话题来,虽然现今发展电动车是不现实的,但面对排放和油耗要求更加高的今天,节能减排成为首要的目标。结果出来的是两种方向,一是以日系厂家为主导的混动技术,二是以欧美系厂家为主导的涡轮增压技术。
从近两年来的车展以及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去看,更多的自主品牌选择了向“涡轮增压”靠边。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涡轮增压技术并不是新技术了,早在前几十年前就应用在汽车当中,只不过现在很多厂家把涡轮技术应用在小排量发动机中,实现低油耗、低排放的同时还能兼顾动力。由于技术只需要稍微修改,并且加入缸内直喷等技术就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所以很多厂家都选择了这种走“捷径”的方式。
对于国内的自主品牌,由于在资金以及研发能力都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有效而且快速的方法显然是更为科学的。几乎大部分的欧美厂家都在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所以自主品牌“借鉴“它们的技术也并不是难事,而且也很容易实现,相对起来,研发混动技术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都是巨大的。
近几年的车展上,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了每个自主品牌必推的技术。可以看到大大少少的厂商都会把自家应用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展示出来,无论何种排量。这种低研发成本,高效的方式确实能够缓解一下自主品牌在节能减排上的压力,但对于长期发展来说,混合动力技术才是根本,毕竟在节能效果方面混动技术更好。不过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下看,自主品牌似乎太过于依赖涡轮增压技术,有点忽视了混动技术的发展。
近些天参加了丰田的“双擎动力”活动,从活动中也了解到一些信息。对于混合动力技术,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还是价钱和电池的寿命。价钱在现今来看,由于混动技术还没普及开来,所以价格比较昂贵,而且现今政府也不太重视对于混动技术的扶持,因此价格还居高不下。至于电池寿命的问题,从这次活动中了解到,普瑞斯作为出租车使用40万公里无需更换电池。从侧面可以看出丰田的混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另外今年本田也把旗下的很多混合动力产品引入到国内销售,可见混动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可以推广起来。而且近期大众公司也推出了旗下第二款混合动力产品(混合动力jetta),不仅如此,就连宝马、奔驰也在7系和S级当中推出混合动力版车型。可见混合动力在节能减排上的优势是单靠涡轮增压技术无法比拟的。
我想说的是,自主品牌可以发展涡轮增压技术,这是在短期内实现节能减排的好方法,但对于长远发展来看,单靠涡轮增压技术实现的效果有限,最终的发展趋势是从混动技术过渡到电动技术。当然也不是要求自主品牌放弃涡轮增压技术,只不过在这基础上需要兼顾混动技术的研发。而且现在也是一个好时期,趁着现今很多厂商还在研发涡轮增压技术,混动技术还没真正普及起来的时候,用这段时间缓冲一下,用来研发混动技术,确实是迎头赶上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