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中,在丰田展台的一辆展车吸引了我的关注。它是一辆经过改装的阿尔法,称为:阿尔法福祉车。
相信很多人对于“福祉车”这个概念挺陌生的。“福祉车”的称为来源于日本,而在欧美普遍的叫法则为“Wheelchair Accessible Vehicle”(轮椅可通行车辆,即“无障碍车辆”)主要是指通过车内改装,使行动不便人士的轮椅可以直接进出车辆方便出行,甚至可由行动不便人士自行驾驶的车辆。其实无障碍车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早已推广,被行动不便人士广泛投入使用。只是在我国对于无障碍交通工具这方面的宣传、推广、使用还在刚刚起步阶段。
【“自驾式”福祉车(图片来源:海外网站)】
【“照护式”福祉车(图片来源:海外网站)】
福祉车(无障碍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自驾式”和“照护式”。“自驾式”可由行动不便者自己驾驶的车辆(车辆经过改装并带辅助驾驶装置),另外一种就是“照护式”主要是用于照护和接送行动不便者的车辆。
在丰田展台这辆阿尔法是属于“照护式”的无障碍车,在第二排座椅设置了可90度旋转滑动的升降坐椅(座椅最大承重150kg)。通过遥控器座椅上下升降两个按钮就可以很简便使座椅旋转并移动至车外。旋出车外的座椅高度会比轮椅稍低、座椅的离地距离大概10厘米高度,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直接从轮椅上乘坐在座椅。现场观察整个操作十分简单,过程大约只需一分半钟的时间。在座椅上升旋转回车内后,乘坐者可以通过座椅一侧的调节按钮对座椅以及座椅靠背进行调节。
据了解,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1.6亿人,行动不便的人,接近1亿人。无障碍车无疑是行动不便者出行的福音,现在我们欣喜看到国内的汽车厂商开始对“无障碍车”这类特种车进行市场导入并计划销售。由于无障碍车是通过普通版本的车型改装而成,并且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所以售价肯定会比普通版的车型要高,不是所有的人能够承担起这笔费用。除了汽车厂商对无障碍车推广之外,还需要政府对无障碍车给予政策的支持与配合,可以让行动不便人士享受“无障碍”出行。
然而,对于“无障碍”出行,无障碍车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我们回归“行”的最基本载体“路”方面,例如国内很多城市的人行道上都会铺设“盲道”,是为盲人提供出行安全与便利。但很多时候发现这些盲道存在“断头路”、路面损坏、坑洼不平、被占道经营的情况出现,令盲道成了使用者的“障碍”、“陷阱”。政府投入大笔费用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常常存在设计不合理、标示不清晰、缺少维护管理等问题,无障碍设施只是成了追求城市形象工程的一项摆设。
看来,让无障碍设施能够便民、利民,真正发挥效力,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除了政府投入费用外,还要了解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无障碍建设,投入使用后对设施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等。
希望在若干年后,会出现这一幕:CCTV记者采访一位刚从无障碍车出来的行动不便人士,问到:“你幸福吗?”答之:“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