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中,赛车,绝对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许多多的大品牌都利用了赛车运动来提高自己的制造和研发水平。因为赛车对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和考验,无论输赢车厂都可以从中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为日后在量产民用车上的技术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作用。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些非常经典,至今还被很多车迷津津乐道的车型。
【本田思域EF】
对于思域来说,第四代车型EF绝对是划时代的车型,它装备了名震车坛的B16A发动机,在1986年正式开始参加JTCC(日本房车锦标赛)就获得了当年的冠军,并开启了本田高转NA发动机和V-TEC技术的辉煌篇章。直至今天,思域已经发展到了第九代车型,不仅在全球都有着不俗的销量,而且在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房车比赛中都依然可以常常见到各种新老思域的身影,影响力可见一斑。
【福特Escort MK1】
福特在1968年的第一代Escort上装备了一台代号为BDA的1.6升高性能引擎,最大马力足有160匹,此后开始参与如WRC在内的众多拉力赛事,并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而它正是现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福克斯的前身。时至今天,福克斯也是在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常客,即使是民用版本的福克斯,出色的操控性能依然不忘宣扬着它悠久的赛车基因。
【标致205GTi】
标致205GTi在很多车迷眼里是一台名符其实的小钢炮鼻祖,其地位一点也不比大众的高尔夫GIT低,基于205GTi改造而成的205 T16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获得WRC世界拉力锦标赛B组的年度冠军。而后,历代20X系列的标致车型,都是在拉力赛场上作为冠军的有力竞争者的形象出现。而在民用车型,标致的优良操控和行车表现,一直都获得很高的评价。
可以看出,这些经历过常年激烈的竞争的车型,至今都发展成为了非常成熟的国际化车型,无论在市场还是赛场上,都有着强大的实力。而反观咱们中国的自主品牌,无论从制造工艺,和设计研发都与这些国际品牌有着不少的差距,这些还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更不要说去到竞争。在摸索过许许多多的方式后,虽然自主品牌近年的进步还是相当明显,但都只是在一些外观、内饰上做文章,在动力与操控这些核心的元素上,进步还是比较缓慢的。可以不客气点说,自主品牌现在还没有一款真正拿得出手的成功车型和这些国际知名的车型去抗衡。
我认为,自主品牌们不妨借鉴一下这些大品牌的历史,尝试通过赛车来换得技术,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投身于赛场,在竞赛中和国际品牌一争高下,在胜利与失败中提升自我。令人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自主品牌这样做了,这就是海马汽车。就在上个月,2012年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结束了最后一站的角逐,继2011年取得CTCC中国量产组厂商冠军后,海马福美来车队今年再接再厉勇夺冠军,成为CTCC中国量产车组第一支卫冕的车队,让许多合资品牌的厂家车队感到惊讶。而今年的广州车展,我也在海马的展区见到了这一部让人振奋的夺冠赛车。
自2005年起海马汽车就开始参加当时的CCC赛事,一直到现在的CTCC,已经足足有7年的征战历史。当中积累的经验是不可小觑的,而这些经验有很多是可以应用到产品的革新和改进上,单凭这一点,海马汽车就在自主品牌中获得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和经验。虽然今时今日海马的产品还算不上主流,品质上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利用赛车的经验转化成生产技术上,还未见到太多实质的效果。不过抛开这些,在近年海马的产品中,我们发现底盘调校的进步确实在自主品牌中是比较突出的,这或许就是赛车所带来的收获。若然未来能够打造出一款全方位提升、更高品质的车型,甚至是推出一款性能车,相信是大家都很愿意看到的。
伍澳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