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朗GT环中国路试回来,我就正式开始广州的办公生活了,第一步当然是要广州的交通状况。众所周知广州为了减缓交通拥堵已经开始限购,我不禁萌生彻底体验广州高峰期堵车的想法,具体实施策略是选择好起点和终点,用三条不同的路线来走。最终起点我选择了天河北附近的粤垦路,终点定于珠江新城CBD地区的广州发展中心,出发时间是早高峰8点整。
【路线一,红色标记是严重拥堵路段】
第一条路线如图所示,走天寿路-天河东路-猎德大道-临江大道,总里程8km。看地图可以发现几乎是一条直线贯穿最拥堵的天河东、黄埔大道路段。
这条路在从天寿路和广园快速的路口就开始停车排队,一直到天河北路口都是严重拥堵,前后两个信号灯之间的车流完全可以堵成一条直线,如果没有协警管理的话四个方向会车肯定完全夹塞在一起动弹不得。这样的严重堵车一直到猎德大道的天河东路口隧道才得以缓解,因为直行车辆可以走地下隧道,躲过地面的红绿灯。
【路线二】
第二条路线选择走广州最繁忙的路线——广州大道,具体行程是燕岭路-禺东西路-广州大道北-广州大道中-花城大道-华穗路,总里程8.7km。这条路线从接近广州大道北入口就开始全面堵车,想挤进广州大道的难度恐怕不亚于限牌后外地车进广州。
即便进入广州大道也经常完全堵住不动,一直到天河立交都是一步一挪的慢速行驶,虽然广州大道的交通灯没有天河北那样多,但实际前进速度和第一条路线没有太大差别。
【路线三】
第三条路就舍近求远,走天寿路-广园快速-科韵路-临江大道,看起来这条路绕了一个大圈,里程数16.1km是第一条路线的两倍。但除了箭头指出的天寿路口和临江大道两处会放慢速度之外,经常可以保持60km/h行驶。
三条路线的用时结果如下:
里程最长的线路用时最短,这个结果是否在你的意料之中?因为测试次数有限,结果可能不够严谨,但第三条路线经过几天尝试,用时最稳定不会因为堵车而波动。希望我的这次测试对经常走路线一和二的人有所帮助,假如上班来不及的话还是舍近求远更好。
我也从这次测试体会到广州拥堵其实并非完全因为车多。很简单,先来看路线一:因为修建天河北隧道的要求,粤垦路和天寿路之间的路口被完全封闭,天河东、天寿路从原来的10车道变成6车道,等于在天河北的细窄咽喉上再加根绳索。在两年的工期结束前,天河北赌上加堵的局面恐怕不会改变。
路线二经过全市车流量最大的广州大道和天河立交,这条线的拥堵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在内。广州大道北的高架桥和辅道接口旁边就是公交车站,下桥准备停站的公交车和汇入主干道的小型车互相交错,这种情况下想不堵车都不可能。假如挪动公交站位置的话应该可以缓解咽喉要道的拥堵程度,加快整体车流速度。
其实我还有个想法,就是测量走这三条路线的油耗是多少。但是不可能只开车走这三段路,这个计划只能作罢。理论上假如开的是小排量车,拥堵路况和快速路的油耗不会相差一倍,还是走路线一或者路线二更省油一些。但从实际体验来看,路线一、二途中花费的精力绝对超出不止一倍,所以快迟到了或者想带着好心情上班还是选择路线三吧。
其实这一方面也说明广州的拥堵并非像北京、成都、重庆那样是无路可走、全城堵死,可以合理规划路线来避开堵车路段,你也可以明白为何广州市民一直在强烈呼吁华南快速取消收费。广州这交通状况,真不能把责任都推在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