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新车评网   作者: 钟永坚 +关注   2012-10-24   评论 (0)

新速腾在上市初因为悬挂的“简配风波”遭到了舆论媒体的大番炒作,很多媒体甚至单单从悬挂的形式上就给新速腾判定了“死刑”,当然这样轻浮的定论显然是不科学的,之前我们网站在新老速腾对比测试中的结果足以证明这一切。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会再对这个问题“冷饭热炒”,再炒也已经失去了“鲜”味,本文主要是探讨一下新速腾的后悬挂,它本身到底有什么特点,为何会引来那么多的争议?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这是新速腾后悬挂的图片,图中用黄色圆圈框住的部分是一条横杆。这正是速腾勾起我兴趣的重点所在——开始我以为这是后悬挂的一条防倾杆,但是经过再三考究,该横杆两端并没有连接到弹簧和减震器之间其中的一个,并不属于防倾杆。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左图是新速腾的后悬挂图,右图是宝来的后悬挂图】

我们都知道,大众过去十多年来的车型都按平台来“分配”技术。翻看一下资料,无论是PQ24、PQ25、PQ34平台,后悬挂都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拖曳臂形式。这类拖曳臂悬挂,从某程度上可以归类为“半独立”的悬挂。而到了新速腾上,它却用上了一种同级车比较罕见的“硬轴式”后悬挂,这是一种比较纯正的全非独立式构造。

这两种悬挂在结构上到底有何区别?对比上面新速腾和宝来的两张后悬挂图可以发现,宝来的拖曳臂悬挂横杆不在两个后车轮的轴线上,而新速腾的拖曳臂悬挂的横杆在后车轮轴线附近,几乎和车轮轴线重叠。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左图代表新速腾的后悬挂布置形式,右图代表宝来的后悬挂布置形式】

如果对上面的说法比较模糊的话,可以看这两张比较形象的图片。两根纵置的筷子代表悬挂的纵臂,横置的筷子代表拖曳臂的横杆,斜置的筷子代表横拉杆,硬币代表车轮,而筷子尾代表纵臂与车身的连接点。从左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新速腾的后悬挂横杆离后轮轴线比较近,几乎和后轮轴线重合,两个车轮之间会直接相互干涉。而宝来的横杆离后轮轴线比较远,两个车轮之间的干涉相对间接一些,这也是我们认为可称之为“半独立”构造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把筷子尾固定,在硬币的地方尝试左右摆动筷子,会发现右边的布置形式会相对左边的布置形式更加稳定,这就是为什么拖曳臂式悬挂天生就有防倾杆的效果。而相对的,新速腾的那种形式整体的抗扭刚性要低一些,所以它在后悬挂上加入了一条横拉杆,主要是防止高速过程中悬挂左右两边摆动,起到“拉住”悬挂的作用。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北斗星后悬挂也采用了这种带横拉杆的非独立悬挂,后轮悬挂为硬轴的SUV也带有横拉杆设计】

可能这种带横拉杆的悬挂对很多车友来说比较陌生,但其实这种悬挂形式早以普遍运用了,特别是在很多A00级小车中,例如QQ、北斗星等等。此外这种横拉杆也普遍应用在后轮为硬轴的SUV中,其主要作用也是防止悬挂在高速过程中左右摆动现象的发生。据一些厂商提供的资料,这种非独立悬挂由于对各部分的弹性特性精度要求不高,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比较低,所以才会在经济型的小车中广泛使用。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再换个角度看新速腾的带横拉杆硬轴式悬挂】

对于新速腾采用的这种带横拉杆的“拖曳臂”(厂方资料仍是这么称呼)悬挂,某种程度上已经与硬轴式的非独立悬挂有较大相似度。这种悬挂的垂直方向承载能力会比“半独立式拖曳臂”强,但是由于左右车轮比较容易相互干涉,理论上舒适性比较差,在复杂路面上的轮胎贴服性也很难保证。当然这一切最终还得受到调校效果的左右。

对新速腾后悬挂的深入理解
【全新一代西亚特Leon采用MQB平台打造,后悬挂采用“半独立”式拖曳臂悬挂】

本以为速腾代表了大众今后的一个设计取向,但是今年巴黎车展期间,我们同事细心观察了采用全新MQB平台的新一代西雅特Leon,其后悬挂竟又回归传统,采用最普遍的半独立式拖曳臂。换句话说,新速腾的全非独立“拖曳臂”后悬挂,有可能在大众近十年的车型家谱里成为一个“孤本”,个中缘由还真令人难以理解,或许大众一度想借此降低成本,但在MQB平台诞生后,他们又找到了更好的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技术出路吧。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