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这个周末,广东国际赛车场的“风云战”三小时耐力赛又重燃战火,我再次驾驶传祺赛车参加了媒体组的比赛。
这回的比赛,依然是南北媒体各一台传祺赛车进行PK。由于我们南方队第一棒车手在头几圈时,为了避免与一辆快车相碰不慎冲出了沙地,被拖回赛道上已经耗去4圈时间,所以其后我们三棒车手拼尽全力追赶,最终还是以落后2圈的成绩完赛。虽然没赢下组别PK,但这回北方、南方队以持续稳定的表现拿下全场媒体组冠亚军(共有4台车角逐这个组别,另两台都只是挂名参赛的专业改车队伍),大家都既高兴也尽兴。
简单说完比赛过程,我这回想说说过去大半年来,自己连续参加了几场正规专业赛车的感受。
在很多人眼里,“赛车”应该是一项很酷、很刺激的运动,身怀“赛车手”的头衔也好像特别有面子似的。相信很多男孩子都想过做个赛车手,很多女孩子都想找个赛车手男友吧。
事实情况是,赛车运动并不是一瞬间的刺激,而是一项讲求体力、脑力、耐力等各方面配合的系统工程。参加一个比赛,其实就是考验你“做事”的能力,真正的赛车活动,比绝大部分人所想的要枯燥、沉闷得多,到过现场看赛车的朋友可能就有同感:我曾在无数的比赛日,看到那些好奇到现场观战的普通观众(他们已经比那些从不想去现场的人有勇气多了),看完发车没两三圈就开始起立离场,或打起瞌睡来(我没说错,当年我在上海现场看F1,看台上都有不少观众半路打瞌睡,不断重复不变的赛车声其实是挺催眠的)。在比赛周末,我常常见到一些陪男友来赛车场的MM们,窝在休息室里无所事事,这样一熬两三天,真是苦了她们。
不光观众如此,就算是参与其中的人,也面临着大量需要精细处理的事情。去赛车,到底是去干什么?以我们参加的风云战三小时耐力赛为例,我们要做如下事情:
赛前数月:车手锻炼体能,包括全身肌肉力量(尤其是脖子和腰,如果是方程式赛车手臂力量也不可少),跑步以增强耐久力,特别是身体耐热的能力(这场比赛我们车内温度高达60度,完全是在蒸桑拿状态下比赛);准备齐全的装备;准备赛车(包括改装、运输、车检等。这一点我们比较幸运,比赛的传祺赛车由广东国际赛车场联同几家大驻场车队负责打理,享受了职业车手的待遇)。
比赛周周五:参加车手会,与队友会合,了解车队分工、车辆基本情况,调试座椅。如果是初到赛道,要徒步走赛道了解环境。
比赛周周六:自由练习赛,排位赛。安排各队友的出场次序。每个人要留心车况,发现问题,同时也要保护赛车。赛后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制定正赛策略,练习换人交接棒,技师对赛车进行正赛准备(调配轮胎、耗油量,根据车手反馈做底盘调整等)。
比赛周周日:上午的自由练习,根据当天气候对赛车进行测试设定(例如检查轮胎温度变化)。正赛开始,每一棒车手接力,赛道上要快,要稳,进站换人、加油要迅速,在赛道上和维修站内都力争不犯错误;如果犯了错,根据临场情况对赛车抢修、调整战术。在力争完赛基础上争取好成绩。
当然,网友们最关心的应该还是开赛车和开一般车有什么不同,赛车可以提高驾驶水平吗?当然可以。我觉得开赛车,尤其像传祺这种与“街车”非常接近的“赛车”,对锻炼驾驶能力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我们的传祺赛车是手动变速箱,在赛道上入弯前降挡必须用跟趾动作。掌握不到纯属的跟趾动作,在赛道上一圈慢5秒都不止。
然后,赛车都是拆掉所有电子辅助设备的,别说ESP,就连最基本的ABS防抱死刹车都是没有的。这就要求用和街道完全不同的刹车动作,具体是到达刹车点跺一脚重刹,然后将脚抬起,保持一定(但不是全力)的刹车力度,根据车辆接近弯道的速度调节刹车力度,入弯前完成整个刹车过程。我个人体会,刹车是赛车里最难掌握的一项技巧,因为每部车的刹车性能不同,刹车特性也会随着车况而变化(有时候急啥车会摇摆,有时候特容易抱死),如何找到最晚的、自己可以安全掌控的刹车点,是做出快圈速的关键。
有了上述两个技巧,接下来的关键是赛道“走线”。走线是在赛道开车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每个弯怎么通过最快,赛道路面那里最平整,哪个路肩可以压,这些都要结合自己的车辆性能和驾驶技能去做抉择,最好还要赛前亲身走一趟赛道实地观察。赛车手可以对彼此的走线进行交流,但不同的赛车、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设定,走线都会有区别,赛车手必须找到自己的最佳线路。
练习赛、排位赛、赛前热身、正赛,正赛还分不同阶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赛车手不是一上车就要把车开到极限,很多时候要懂得摸索车、保护车、“思考”车。好的车队经理会指示车手每个环节怎么做,但车手也得贯彻到位。每次开下来要给机械师足够的反馈,车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如何再调整,这是提升成绩的必要能力。
好的车手,当然必须具备速度。但最厉害的车手不是能做出最快单圈的车手,而是持续很多圈都能维持非常接近的快圈速(比如0.5秒以内)的车手。换句话说,速度和稳定性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你排位赛可能可以排前列,但正赛没几圈就会落后。
除了稳定的速度,还不能犯错,因为赛车时人和车都长时间濒临极限,驾驶上的小差错后果会被放大,最常见的就是车辆失控、打转、冲出赛道,甚至撞墙或撞到其它赛车。当然专业的赛道和赛车安全程度要比道路高得多,但有时候你“一念之差”犯下一个小错误(比如因为晚了10米刹车而无法入弯冲进沙地,车子无法动弹),大家花去数月准备的比赛可能就这么GAME OVER了。对车手的要求当然是犯错误越少越好,但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完全不犯错误。我的体会是,技术、脑力、体力都要达到高水平,才能减低犯错的机会。
最后,还要具备在赛车场上的经验。虽然赛道是一个完全允许你把车开到最极限的地方,但实际上赛道就像一个凶险的炼狱,随处都充满诱惑,充满危机,无论你的名次是在前列还是包尾,赛场上没有一个车手是轻松自在的,每个人都在向极限(有时是人的极限、有时是车的极限)挑战。
最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参加赛车可以让你学习怎么面对挫折、面对突发事件、面对输赢。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比赛周末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会左右结果,所以你必须做充足的准备、仔细地贯彻执行,只有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到位了,才可能最终取胜。但有时候即使你把一切做到位,还是会有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最后可能还是面临打击。赛车就是这么艰辛、这么残酷,所以大家应该理解为什么获胜的车手在颁奖台上喷香槟时都那么兴奋忘我了。
上面写的一大通话,是写给有意涉足赛车运动的朋友们看的。大家看,赛车绝不是凭一时之勇就能做好的活动,它真的是需要技术、心智的配合(当然还要财力,但绝不是有钱就一定能确保好成绩)。我自认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有一股劲把一件困难、复杂的事情一步步去克服、做好的人,只要这件事能让我有成功感,如果是我的爱好那就更完美。这也许就是我喜欢赛车的深层次原因。
除了我说的这种正规赛事,还有一种开普通车上赛道进行体验的“Track Day”活动,这种活动虽然没有正式比赛那么讲究竞技性,但依然是体验极限驾驶、全面提升自己驾驶能力和心智水平的好机会。曾经和一些超跑俱乐部的组织者聊天,我极力鼓动他们开自己那些“好车”去参加赛道体验,这对每个拥有这些车的车主来说肯定会是难忘的体验。但是他们说,其实很多超跑的车主们并不对“赛车”这件事那么感兴趣,真把他们拉到赛道一圈圈的跑,重复枯燥的过程以及成绩好坏对比的瞬间落差,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很没意思,还是在街道上轰几脚油门、瞬间超几辆车来得更有满足感。作为充分领教到赛车专业化、枯燥化过程的我,他们这种心态我实在非常能理解。
所以,真要让所有爱开快车的人都去赛道上开,就算解决了场地和花费问题,实际推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本次服务我们的TPS车队是一支非常专业、周到的队伍,
图为首日排位赛后,技师正在量度车轮定位参数】
【这回南方队有新的车手组合,队友间的磨合也很需要技巧】
【我们的赛车被其它车撞掉了半边后保险杠,技师们用胶布
进行紧急处理,比赛中随时会遇到这种突发事情的考验】
【北方队这场继续由华龙车队服务,比赛中途他们遭遇爆胎,我们
以为能赚回很多时间,结果华龙技师用了不到1分钟就换好了新胎】
【每次出车回来,作为车手都需要将车辆的状
态反馈给车队机械师,这决定了他们需要做什么。】
【我们向车队提出,赛车在行进中即使开窗也没风进入车内,车队
就为我们加装了这条吹风管道,但正赛时感觉还是没啥效果】
【比赛中车手孤独作战,“Pit牌”是车队与车手之间沟通的唯一途径
(当然高级的车队会有对讲系统),里面包含的内容都要全队赛前商定】
【耐力赛比的是车辆、车手、车队的组合表现,这台排位并不靠前的
雷诺Clio Cup赛车,在三位专业车手驾驶下最终摘得全场亚军】
【风云战根据赛车与参赛者分为若干组别
论名次,增加了我们每次登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