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除了监测还能做什么?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2-01-10   评论 (0)

可能最近大家在各种媒体上都经常能看到一个词:PM2.5。很多人都只知道这是一种对人体不好的东西,但它具体是什么、现在为什么要监测它,大部分人都并不了解,以下,我先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文字,让大家对PM2.5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PM2.5在最近被大家广泛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1年12月,北京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导致多条高速公路关闭,300多个进京航班取消。美国驻华使馆对他们所在地的PM2.5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12月4日19时,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已经超了空气质量污染的最高指数(也被戏称为“爆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现在,既然国家已经开始对一些重点城市的PM2.5数据进行监测,那自然下一步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与各地的GDP数据息息相关,要处理起来的繁杂性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而如果要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控制,那么政府分分钟会出台一些与我们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所以这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密切留意的。我个人认为要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单纯地让汽车企业和普通民众承担大部分责任都是不合理的,实际收效也不会很明显。有关部门要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升大城市的空气质量,不妨先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治理汽车尾气,先从公共交通入手,也许收效会更快。现在政府都提倡大家搭乘公共交通出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城市的公交车仍然使用的是一些能排出滚滚黑烟的老式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甚至全电动大巴在全国城市的公交系统中普及率极低。这些高污染的公交车每天在市区人流密集地带穿梭,带来的污染是难以估量的。

出租车的情况也类似,现在出租行业的出租车采购,往往最看重成本,混合动力轿车和全电动轿车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根本难以进入出租车市场。大家都清楚,现在新能源汽车成本高,技术也不是很成熟,但这些成本高又不成熟的产品,为什么一定要老百姓自己花钱去当小白鼠呢?政府如果推动新能源出租车的普及,会不会对企业的研发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增强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第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显得越来越重要,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货车在马路上奔忙着。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货车动力技术落后,而且超载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它们也成为了PM2.5的主要“贡献者”。但多年以来,我们的交通部门对这些高污染的货车一直采用的是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限制你的行进路线,抓到你就课以高额罚款,但从不从根本上解决超载和污染问题(这个在去年CCTV经济半小时栏目还有过专题报道)。货运物流行业的污染问题不从根源解决的话,控制城市的PM2.5数据也许只会是一纸空谈。

第三,大家都知道,现在民用车的排放越来越清洁,那为什么城市空气质量还越来越差?交通拥堵就是一个主要原因。就像我们的车跑市区比跑高速费油一样,跑市区时由于堵车而频繁起步和怠速等候,都会带来更多的尾气排放。这也是一些中小城市虽然机动车保有量不多,但由于道路设施落后而经常堵车,空气质量也一样差的原因。

缓解市区拥堵的招,已经有太多了,拍牌、摇号、限行……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招是真正有用的,大城市的机动车数量该增长的,它还是在不断增长。我个人比较同意“以疏代堵”的政策:尽量优化城市布局,避免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集中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让大家每天不再一股脑地往城中心挤;另外还是老生常谈,对公共交通系统要优化优化再优化,只有公共交通系统又便宜又方便,才能让更多人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等。

第四,这个更加是老生常谈了:制订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政策。我们每试驾过一款新能源汽车,几乎都会有人留言:“这么贵,我买个普通汽油车,省下来的钱能烧好几年油了。”这不仅仅说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选择少、价格高,更说明了普通民众认为买新能源车非常不划算。如果我们购买新能源车,能享受补贴,能享受到每年很多税赋上的优惠(注意是每年),能不受拍牌、限行、摇号等政策的束缚,那么我相信新能源汽车能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开来。

最后要说的是,现在这个“PM2.5”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每天吸入的空气的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更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生长。希望我们的政府能拿出有效的措施,我们普通民众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减低污染。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