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有个词叫“披露”,指的是为了确保投资者能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证监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公布一些指定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必须真实。投资者有了这些信息做参考,再自行决定是否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哪家公司没有履行“披露”的职责,是会被证监部门惩罚的。
在上一篇“德系车和日系车”博文里我提到过“不透明信息”,我说的“不透明”,指的是现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很多消费者应该知道、但无从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这款车其实是非常必要的。就拿安全性来说,一款车是否安全,仅看有多少个气囊、有没有ESP显然是不够的,而国家部门做的准入碰撞测试(基本上能销售的车都能通过这个测试)、中汽研做的C-NCAP测试,评价的尺度和覆盖面也是不够。
消费者买一款车之前,绝对有权知道这款车到底是否安全——而且这个结果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像证监会那样,有必要要求厂家披露一些信息,又或者是政府牵头,去披露一些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信息。
要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一款车是否足够安全,我认为政府可以披露的信息至少有以下这些:
1、中国每年交通伤亡事故中涉及的具体品牌和车型数量、比例——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车型是事故多发车型;
2、各车型的事故伤亡率——这个非常有意义,可以告知大家哪些车型发生事故时的伤亡几率较低;
3、对事故成因进行统计分类,公布有多少事故是因为车辆侧翻、车辆没ESP、车辆爆胎、驾驶者没系安全带等引起的——这可以让大家得知汽车安全性的短板在哪里;
4、公布所有因超速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具体涉案车型和对应的伤亡率——让公众知道超速驾驶之下到底有多少车能保你安全,粉碎众多“神车”传闻;
5、上述数据最好能按照华中、华北、华南、西南、西北的片区进行细分统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车型在不同地域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做上述统计,要求政府交通部门有很高的专业性,我对他们能否做到不寄太大希望。但我提出这些并非天方夜谭,在欧美很多国家就公布过上述类型的数据,例如第2条“哪些车的事故伤亡率高”,美国就年年公布,记得过去数年高居“榜首”的是美国本土品牌的某款SUV。
还有一个重要的驱使要素,就是在欧美国家,人命是非常值钱的,体现在每每一有人命损失,就牵涉到巨额的经济赔偿。所以有很多这类交通事故的统计是由保险业发起的,他们的用意是指引大家避开那些“丧命率”高的车型,从而保险公司可以降低赔付数额。虽说此举并非出于替消费者着想,而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但是对消费者选车确实有实际的指引帮助,甚至对驱动汽车厂商改善产品也有积极作用,算是皆大欢喜的事。
中国的保险行业能不能也做些这样的调查?我看他们是很有资格做的,因为他们不用考虑汽车品牌的地方保护问题,不存在偏袒因素。但让他们这样做有个条件,就是每一个交通事故丧命的赔偿都让保险公司赔到“肉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个座位险只赔5万、10万那么“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