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我国开始提消灭文盲,经过持续努力,成果是有的,现在就算在乡下,除老人外真的很少文盲了。
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种文盲,这种文盲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不限于地域,不限于年龄,不限于收入,甚至不限于社会阶层。这种文盲叫做驾驶文盲。
文盲,顾名思义就是没文化。驾驶文盲,就是不懂得驾驶的文化。什么是驾驶文化?就是驾驶者之间用以沟通、交流,使得整个驾驶系统得以运行起来的必要知识——这是我给它下的定义。
有人会说,哦,那不就是交通规则么。不是。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那相当于我们的法律。你必须遵守法律,无论你是否识字,文盲也要守法。我说的驾驶文化,是交通规则以外的一种驾驶者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不是法规要求每个人必备的,就像法律没要求你必须识字。
举个例子。我每天开车要路过三个环岛,我发现中国人在开车通过环岛这个问题上,文盲多的是。经过长时间观察,我看到的规律是这样的:谁进入环岛时的“来势”最凶,谁就能顺利、快速地驶入和驶出环岛。如果你进入环岛时将车速降得很慢,甚至停在环岛外等着进入,那好,你就一直在那儿等着吧,那些“来势汹汹”的车会认为你在让他们,直接“一声唔该”(广东话,就是心里说声谢谢)从你面前横着开过。即便你已经驶入了环岛,如果你车速很慢或者停住了,环岛外的车也会无视你,直接插进来从你面前横过,你可能停上一分钟也开不出环岛。
这是一种现象,但不是一种文化。因为有了文化的人不是这样的,应该是:环岛内有车的话,就先在环岛入口前减速或停下,等环岛内的车驶过你面前、再确认你左边没有来车,然后加速驶进环岛。当你进入环岛后,你会发现环岛外的其他车都会像你刚才所做的一样,减速或停下让你,你可以非常畅快地驶出环岛。
这个环岛规则,去过欧洲开车的人一定都有经历过,只是你们未必都遵守了,如同并非每个去欧洲的人都会说英文,但如果你会说,便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流。
单就这一条“环岛”文化来说,我们就十分应该、有必要将欧洲文化“直译”成我们的“语言”,予以推广。类似的驾驶文化还有堵车时拉链式通行(请大家想想,因为堵车乱加塞拖慢了多少通行速度、引发了多少无谓的事故);小路出大路停车让行;白天开大灯、雨雾天开雾灯、晚上会车切回近光灯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驾驶文化,这个部分留给各位自己动脑筋思考发挥。
这些“驾驶文化”貌似都是简单小动作,但要推广到绝大多数驾驶者身上,却是个浩大工程,难度可能不亚于在几亿中国人中消灭文盲。但是消灭文盲我们做成了,消灭驾驶的文盲,只要我们去做,也肯定能成功。至少从我们这一代、下一代做起,下几个十年,我们就不会再有驾驶文盲了。这将是让子孙后代多福多惠的一件事。
最后说点“长姿势”的插曲。其实中国古代就有倡导“驾驶文化”,儒家很早就开始倡导驾驶礼仪,《周礼·地官·保氏》内有“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古文深奥,实际说的道理推荐大家看上海通用的“新君子之道”漫画系列,大家立马会明白掌握驾驶礼仪、把车开好,原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https://res.xincheping.com/images/2022/diandongwanjia/art_bottom_bann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