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亚迪以超300万的年销量成功登顶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单,比第二名的特斯拉高出超过120万销量。同时,超过300万的年销量也意味着比亚迪成功挤进全球车企销量前十。
这是中国品牌第一次突破年销量300万大关。
当然,我们都知道的是比亚迪肯定不满足于2023年的成绩,2024年还会继续努力,继续推进中国车市乃至全球车市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
但没想到的是,比亚迪的动作如此之快,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比亚迪就抛出了今年的第二个王炸——秦PLUS荣耀版上市。
而且比亚迪这次王炸,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油转电”这么简单,而是要“颠覆燃油”。
冠军过后,踏上荣耀之路
比亚迪去年2月正式推出秦PLUS 冠军版,9.98万的起售价可以说是惊呆了整个行业,“998买秦PLUS”甚至成为了过去一年的车市热词。如此高品价比的秦PLUS冠军版当然也得到了非常多消费者的支持,全年超过48万的销量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冠军。
但是,比亚迪并没有迷恋冠军之名,而是在听取消费者声音后再次走上荣耀之路。
2月19日,新春佳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比亚迪正式宣布秦PLUS 荣耀版正式上市。与之前的冠军版一样,比亚迪这次继续让利于民,降低秦PLUS乃至A级新能源车的门槛,其中秦PLUS DM-i荣耀版官方指导价区间为7.98-12.58万元,秦PLUS EV荣耀版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0.98-13.98万元。
这是DM-i车型首次杀入7万区间,也是比亚迪A级纯电车型首次杀入10万区间。如果说秦PLUS冠军版是整个国内车市实现“油电同价”的第一步,那秦PLUS荣耀版就是将行业带入“电比油低”的新时代。
同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秦PLUS荣耀版也能享受诸如免拍牌、减免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再加上比亚迪DM-i系统和纯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秦PLUS荣耀版更好开至于能耗还更低,整体使用成本也具备非常不错的优势。
定价798的底层逻辑
当然了,如此具备诚意的价格也会让部分网友产生一定的疑虑,那就是秦PLUS荣耀版的价格是不是建立在“减配”的基础上?
实际上,这些疑虑很容易解决,因为哪怕是最入门的55km领先型依旧提供首任车主终身保修、3.8L/100km低油耗、7.9秒破百加速能力、6安全气囊、DiLink4.0车机、10.1英寸中控屏幕、4G网络、手机NFC钥匙、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LED大灯、皮质座椅等配置。
并且新款车型还新增了白釉青外观、升级了智能语音连续对话、全系智能上下电功能,可以说秦PLUS荣耀版是颜值、智能、便利性全方位提升。
所以,是什么支撑比亚迪给出了7.98万的起售价?
理由主要有3个,秦家族乃至整个比亚迪的销量规模足够庞大,比亚迪全链路整个带来的成本控制,以及比亚迪主动的让利。
首先是比亚迪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销规模。汽车行业与其它一些工业领域最不同的是,汽车行业要想盈利甚至降本,对规模的要求简直是高得离谱。除了汽车本身成本较高之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汽车行业的每一款产品基本都是非标产品,前期研发、组建产品线等成本要比其它标准化产品高得多。
而在消费者的支持下,秦家族去年销量突破48万,比亚迪销量突破300万,这足以让比亚迪利用庞大的规模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比亚迪或许是全世界零部件自给率最高的车企,刀片电池的电芯和电池包生产就不说了,像MCU、IGBT、SiC碳化硅部件,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车身生产乃至冲压模具、甚至下游的电池回收和上游的锂矿开采、碳酸锂提炼等等各种领域都由比亚迪自身或关联公司提供。
相比其它靠外部供应商提供零部件、三电、甚至技术的车企来说,“靠自己”的比亚迪无疑能在产品质量更有保证的情况下获得更优秀的成本。
最后就是比亚迪主动让利。成本下降意味着利润空间变大,这部分多出来的利润比亚迪自己收起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比亚迪没这样做,而是让渡了规模效应和自研零部件利润,从而将秦PLUS荣耀版的价格下探到比同级油车还低的程度。
所以,比亚迪自身的规模效应+垂直整合能力,再加上比亚迪本身有意让利于消费者,最终让“798”这个价格横空出世,也让让老百姓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乐趣。
合资最后一滴水分都被榨干?
当然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合资燃油车应该就是最愁的那个。
可以说,从秦PLUS DM-i诞生以来,这台车就在一步一步地改变国内A级家轿的市场格局。尤其是2023年秦PLUS冠军版直接给出一个“掀桌价”,更是一点一点地从合资燃油那里将定价权抢夺过来。
这两年在比亚迪秦家族代表的中国汽车进攻下,合资燃油的价格水分还会被进一步榨干,市场份额也逐渐被中国品牌们抢夺。而现在,秦PLUS荣耀版正式将“油电同价”进化为“电比油低”,以身作则来对和自然有进行极限施压。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车市依旧是“腥风血雨”,合资燃油的价格还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下探。
所以,那些依旧选择合资燃油的小伙伴,某种程度上也要感谢中国品牌、尤其是比亚迪的努力,因为合资的价格,是中国品牌们一步一步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