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上,今年马自达的动作算是比较大的,一来是车迷一听就高潮的MX-5公布了国内的预售价格等信息,二来就是CX-3正式上市了。说来也坎坷,看大部分人对CX-3价格的反应,不是冷嘲就是热讽。不过CX-3能够引来那么多冷眼,无非因为这车在中国人眼中实在是太不政治正确。
首先从车身尺寸和车内空间来看,CX-3就完全违背了国人“以大为美”这种一边倒的观念。再者,最为讽刺的是,作为同门兄弟,一马尺寸更大的CX-4 2.0的价格也和CX-3完美重叠了。那么马自达为啥还要引进CX-3?他们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为了一探究竟,我访问了一下CX-3的车型项目负责人——富山道雄先生。
在和富山先生的谈话中,他一再强调,之所以引进CX-3,更多是在为那些懂自己的消费者着想,为那些不一味追求在空间的消费者提供选择权,同时也合理调配长马和一马的产品分布。
马自达对CX-3赋予的是紧凑、美与灵动在一身的定位,所以它的小是刻意而为之的。其实CX-3和CX-4不存在竞争关系,它们面对的是两个不重叠的群体。到底自己需要多少载物空间就足够,到底是灵活好开重要,还是为了一些临时场合而预留大量后排空间,这只有懂自己的消费者才能看清楚。
后来聊到的发动机和排量等话题,马自达也表现出它的不妥协。在场有别的媒体提到为什么CX-3不采用排量更小比如1.5L的发动机,从而降低CX-3的售价?
富山对这个问题回答是其实购买动力更小的版本,马自达认为是没办法给驾驶者愉悦的,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它,只是为了更低的价格而忍耐。这种忍耐和不愉悦,正是马自达反对的。马自达不希望自己的客户过这样的生活,不希望他们因为买了自己的产品而选择忍耐。要是消费者坚持要那样的产品,马自达宁可不做这笔买卖。
那么大家怎么看呢?乔布斯说过,“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作为有追求的企业,应该是用从专业的角度用自己的产品去告诉消费者,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正确的。但这个例子安在马自达身上,是否成立呢?
后来我还问到,为什么海外上市已久的CX-3到今时今日才引进呢?富山也表示很无奈,众所周知马自达的规模确实不大,往往一条生产线需要同时生产两甚至三款车型,而且也会按照需求而调配不同车型产量,所以CX-3的引进推到今时今日也是无奈之举。
作为消费者,我觉得更应该深度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生活标签不是厂方能给的。最重要的是追寻自己内心,我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主动选择怎样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