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日本是世界的尽头。
这句话着实的震撼了我一下。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过是近代的事情,唐朝之前,技术、文化东渡日本,非要绕道朝鲜半岛,走对马海峡才好。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说,棋、茶、花等等流传到岛国,就像是走到了世界尽头。一根筋的日本同学们只好把它们不断深挖、向下发展,竟是硬生生的把这些东西演变成具有哲学意味的道。
站在20来岁的年纪上说“道”亦或是匠人精神,总是虚妄的。但自谦这种屁话着实抵不住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如果大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可以自行百度之)给我的震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成功学的诱惑。今天这家的孩子A轮融资几千万,明天那家的娃娃带队冲击新三板。如果有人说这一生专注天妇罗,你肯定会觉得他是不是发了失心疯。
这样的环境里泡的久了,你也会习惯“不成功就不是人”的价值观。突然有一天,高晓松腆着满是痘印的大脸在屏幕后面跟你说:日本有个老爷子从15岁一直炸到68岁,并且甘愿为之奉献终身。你先是一惊:这又不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他这是图啥。
大家都说,嗯,这就匠人精神。你也会若有所思:守着一家精致的小店,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情,没错,这就是匠人精神。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关上灯,轻轻摇着波昂椅,重新陷入思考当中,如果我站在70岁的年纪回看这大半辈子,只是写了上万份的车评,6D算是成功了吗?
汽车圈儿里有家企业特别喜欢拿匠人精神讲故事——雷克萨斯。其实,有老款LS430的口碑撑腰,有引擎转速攀升快过指针式仪表的LFA做背书,说说匠心也没什么不可的。翻翻他们的官网,在“品牌天地”里有专门的一栏在讲“匠人匠心”。抱着学习的态度进去溜溜,不多久就会心生疑问——如果把“匠人匠心”拔高升华成为公关宣传点,是不是有违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2016年,雷车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09150辆,同比增长25.6%,不可否认,在强有力的公关口号之下,雷克萨斯的增速喜人。
喜欢吃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小野二郎这位老爷子,岛国国宝,日本寿司第一人。如果按照商人的头脑,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他开的数寄屋桥次郎竟然蜗居在银座办公楼的地下室;这样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竟然只有10个座位;客人提前一个月定位竟然只能在店内用餐15分钟。一系列的竟然才让你慢慢窥见匠心的边边角角,在质和量之间,他们无条件的服从了质。小而美,才能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这就是个人和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大家可以拿雷克萨斯常年盘踞J.D.power的质量可靠性榜首位置的事实来打我的脸,但你又怎么否认,背着这么多员工生计的包袱,背着销量KPI的担子,今日之雷车达到的安静舒适程度怎么能跟昨日的它相提并论(你很难去想象,在文哥的车评里,高速隔音竟成了RX的短板)。在成本和追求面前,他们选择了前者。所以,如果非要论及哪家企业更匠一些,我觉得会把票投给斯巴鲁。至少现在,它还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水平对置、追求着全时四驱,追求着响应好的链条式CVT技术。但是,站在公司的立场出发,斯巴鲁也一定挣扎着寻求销量上的突破。如果某一天真的找到了突破口,会不会也要把他们现在引以为豪的水平对置、全时四驱抛之脑后呢?
就像是质和量很难共存一般,公司和匠心也是一对有违和感的词汇。如果把中间的情怀水分甩干,日本公司员工呈现出来的是职业化的态度。这跟某个人喜欢茶、喜欢天妇罗、喜欢寿司,并选择为之奋斗一辈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或者说,匠人精神是普遍的影响着日本人的价值观的,每个人都乐意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岗位。只不过,雷克萨斯的公关巧妙地把它包装一新,顺势把它灌输给匠人精神缺失的中国。说到底,所谓的匠心更像是雷克萨斯的华丽丽的包装,正如同大众当年的厚钢板、黄金动力组合一般,不断的洗刷着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
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黑文,我也没有否认雷克萨斯依旧是质量可靠、内饰设计细腻的品牌。只是最近看了早乙女哲哉和小野二郎这般大师的事例,大公司做事方法和真正的匠人精神是没有办法共生的。所以纯纯的觉得,匠人这个词只是适合一代大师,普通人用起来还是要谨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