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再会 桑塔纳

也许是初到国外的缘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比以前多了一些。10月底,看到新桑塔纳在德国首发的新闻,心底里的什么东西像是又被触动了一下。今天趁着老兵节假日之闲暇,将这份心情写成文字。 早几年前开始,关于桑塔纳停产的传言就时常出现,但都被证实为谣言。今年上半年,德国大众宣布将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打造一个系列的低端的A级车,包括斯柯达Rapid和西特Toledo。新闻里还说,中国的南北大众也将利用此平台,打造全新的桑塔纳和捷达,只是老款何去何从,尚无定论。到了八月,电视里播出了贾樟柯执导的广告,看着屏幕上桑塔纳远去的背影,以及随之出现的“再会 桑塔纳”的字幕,我明白,这一天还是来到了。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我是一个喜欢车的人。三四岁时,父亲大概是为了培养我的记忆力,带着我认识了许多汽车品牌的标志。毫无疑问,我最早记住的标志之一,就是大众的VW标,因为它就在我的生活中不断出现,伴随着一个好听的名字:桑塔纳。我对车的兴趣,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萌发的。 不过,我与桑塔纳的结缘,甚至早于此。事实上,我生平乘坐的第一辆车,就是桑塔纳。在出生后的第二还是第三天,母亲抱着我,乘坐着她单位的一辆桑塔纳轿车(公车私用了一下,呵呵)回家。当然,这些都是父母在很久以后告诉我的。不过,在我记事之后,我在母亲的单位又见到过那辆桑车。特别的是,那是一辆白色的旅行车版本,有一个大大的“屁股”,在后排座椅之后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李箱空间,而且与乘员区连通。时至今日,旅行车在中国还是“稀有品种”,但在那个时候,我就对旅行车有了认识,并且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我始终觉得旅行版本的桑塔纳比三厢版本更修长健美——虽然实际上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那时候,马路上的轿车还不算多,品牌型号就更少了。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鲜红色的夏利和酒红色的桑塔纳出租车,因为它们不但数量最多,而且偶尔还能有机会乘坐。桑塔纳比夏利大出一号(其实不止“一号”),而且后边多出“一截”。当然,年幼时不懂“两厢”“三厢”这些名词,只知道“夏利没屁股”,“桑塔纳有屁股”。夏利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前脸貌似微笑,但那副“笑容”却让我觉得不太正经;相比之下,还是桑塔纳憨憨的“表情”更招我喜欢。另一个印象是,当司机打开转向灯时,夏利的仪表板里会有对应的绿色箭头灯闪烁,而桑塔纳的仪表版里就只有一个黄绿色的方形小灯,不分左右。我于是很纳闷,桑塔纳的司机是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开错灯的?还有就是,夏利出租的起步价是10.8元,而桑塔纳要14.4元,于是我认识到:桑塔纳比夏利高级…… 差不多上小学一年级时,SVW新推出了桑塔纳2000,并且加入了出租车阵营,但数量还很少。97年6月份的一个假日,我和家人去森林公园玩,父母决定打出租去。我提出,要做2000型!那天家人居然由着我性子来,等了近半个小时才终于打到一辆桑2000。上车后,我自然很兴奋,东看西看,满眼新鲜事。那位司机作为第一批开上2000的出租车驾驶员,也很自豪,一路上向我介绍着各种“高级”功能:电动窗、五档变速箱(那时候我已经对变速箱的功能一清二楚了,而且也知道普桑是4个档的)、电动后视镜、助力转向等等。我还是对电动窗最感兴趣,一路上那个开关按了好多次,以至于父母警告我别弄坏了,司机倒是很宽容。我还注意到,方向灯的指示灯变成和夏利一样的,是带箭头的! 再后来,我对车的认识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型号进入了中国,出现在我的身边,帕萨特、雅阁、别克新世纪,以及“家用车”赛欧、夏利2000、波罗,后来又有了凯越、伊兰特等“中级车”。桑塔纳也做了改进,换了电喷机,配上了助力转向、液压离合,高配的还有ABS和电动摇窗机,基本上2000有的,普桑也都有了。不过,普桑也好,2000也好,在我眼中,逐渐变得不那么“高级”,以至于显得落伍了。而且,我了解到了它的“身世”:80年代的第二代帕萨特,越发觉得它老了。 03年,上海大众造势要推出2000的继任者3000,心里还是有点兴奋。暑假里,我还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期待,绘制了“心目中的桑3000”的三视图。结果等到3000真的发布之后,我自然很失望,因为那并不是全新的车型,只是2000的“拉皮版”嘛。到了5年之后,朗逸上市,它流畅的曲线很是让我欣赏,只是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翻出自己当年的“手笔”一看,诶,朗逸车顶的那根曲线,和我当初的“设计”如出一辙。看来上海大众设计师的审美,跟我很接近嘛,呵呵。 转眼时间到了2012年,在我确定要赴美深造之后,决定趁着空闲,把驾照先学出来。第一次走进驾校的停车场,望着眼前一大片白色的普桑教练车,想着其中的一辆即将由我来开动,心中不免即兴奋又有点紧张。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桑塔纳,还是桑塔纳,将陪伴我,经历人生中的又一个“第一次”。虽然它很“老土”,但是,它就这样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长达22年了。 教练把钥匙交到我手中,第一次的驾驶经历即将开始了。熟悉挡位、调节座位和后视镜、踩离合、点火、挂一档、松手刹、慢抬离合,普桑第一次在我的手中开动了,虽然有些踉跄,但是至少没有熄火,我成功了! 在日后的愉快学车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普桑的特点:档位清晰好挂、方向准确、离合行程较长但结合点比较好找、动力够用、制动比较线性。对吾等新手而言,这些都构成了一辆教练车需要的优点——好开。当然,毕竟它的设计年代久远,驾驶时必须迁就一些毛病:方向盘和座椅高度都不可调,需要自己适应;油门和刹车的踏板位置比较别扭,我始终不太习惯;座椅对腰部的支撑很一般,开久了容易累;悬挂偏软而且韧性不足,快速转弯时侧倾较大,不太稳当。 顺利拿到驾照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机会驾驶过普桑,不过倒是开了几次3000型,总体上驾驶感受非常接近。无论如何,感谢桑塔纳,像一位无言的伙伴,陪伴着我走过了学习驾驶的路程,忍受了好多次离合操作不当造成的熄火,并且始终给予我信心。 又看了一遍那部广告,又被小小地打动了一次。确实,往大里说,从1983年到2012年,正是中国社会经历深刻变化的年代。桑塔纳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不但见证了剧烈的变革,而且广泛地参与其中,以至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符号。从小里说,桑塔纳与我个人的经历相交织,虽然不那么紧密,却贯穿始终。正是桑塔纳,给了我第一次乘坐汽车的经历,在我幼小的脑海中定义了“轿车”这个概念,激发了我对汽车的兴趣和梦想,而且陪伴和教导我成为了一名驾驶人。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很多的同胞,都与桑塔纳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以至于某种情感。我知道不少中年妇女,甚至分不清楚“桑塔纳”和“大众”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但这不正说明了“桑塔纳”对国人的影响之深吗?回过头再去看那个广告,它的本质是为新桑塔纳的上市做宣传,载体却是回忆它即将退市的前辈。然而,这样的回忆,或许比对新产品本身的直接宣传,要有力得多。从商业产品到文化符号的转变,这绝对是一种耀眼的成就。 虽然有种种诟病,但老桑的退市依然称得上“功成身退”。桑塔纳的故事,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其他车型无法复制的。只愿它的继承者,能够对得起“桑塔纳”这个称谓,对得起这个称谓在众多国人心中的分量,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Ade, Santana. 再会,桑塔纳。

收藏

2012-11-13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