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造一辆高颜值的车
轮番亮相的概念车让人目不暇接,想要在“佳丽”云集的舞台上脱颖而出,是否拥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容颜”至关重要。因此,在这至关重要的“脸部修饰”问题上,各家车企的设计师们可谓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创造、颠覆、再创造的过程,其隐藏的思路、技巧值得我们思考,然后从中获得灵感。
2015年广州车展上的荣威Vision-R概念车
“噩梦”犹在
宽大的舞台、硕大的照射灯、靓丽的车模以及精心的擦拭,让站在车展这个舞台上的新车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车都会让你爽心悦目,只因为有些新车并不是“新车”,从而会引发我的思考。
中国品牌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实力得以增强,但实事求是的说,目前仍有部分车企在模仿、借鉴,并且在模仿、借鉴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我只是想说“够了”,像日本的车厂,尽管别人以前也是这样,但是现在这些车厂的设计也足够的优秀了,所以原创的设计才是车厂立足的长久之计。
好吧!好像扯远了,扯到别的地方去了,但是,这是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三大元素:大嘴、贯穿、悬浮
“大嘴”进气格栅设计
我们总说万物轮回,资料显示谁是第一个设计“大嘴”进气格栅已不可考,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进入21世纪后,一股“大嘴”进气格栅设计风潮再起,直至今日这种能够吸引人眼球的设计仍旧称得上是炙手可热。
成功的设计固然可以推动品牌前进,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新车型发布时这些经典设计亦需要谋求精进。在经典上“动刀子”需要在不破坏精髓的情况下,让人们接受新事物,其难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大嘴”格栅在更新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不少品牌都开始对此进行改变。作为“大嘴”设计的大师对此进行改变都如此费力,那么身处这股浪潮中的其他厂家对其改变之难可想而知。更何况经过多年的洗礼,人们对于“大嘴”进气格栅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继续简单模仿这种设计显然不再能勾起人们的注意力。当然,聪明的设计师们亦有其他办法去改变这种现状。
贯穿式设计
用线条制造拉伸感?您真的没有听错。线条不仅能够制造拉伸感,甚至还可以表现动态事物,这并非是教材课本上,对线条描绘能力的夸大其词,在其他的领域中,通过线条、色块描绘运动物体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
或许,敏感的您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其实并不仅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我们日常生活用得到的不少事物中亦有体现。比如手机、首饰、服装等不同领域的设计,前面提到的概念车似乎距离我们还有些遥远,其实在量产车上,早就出现了利用线条制造视觉效果更宽的手法,并且这样的手法大有取代“大嘴”格栅成为最新汽车设计浪潮的趋势。当然,这种设计手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亦存在一个精进过程,只不过你我平时并未留意罢了。进气格栅与灯腔内线条的融合绝不仅是直线相连这么简单,它还要让你用视觉感受上的连贯带来宽敞感。这种衔接与过渡更加隐性,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察者视线或者说观察者脑中对车辆宽度的理解。
悬浮式车顶
另外,悬浮式的车顶或者说断裂式的C柱造型也正式宣告进入汽车设计界。起初这一巧妙的设计并没有引起观众太多的关注,但是却因此吸引了众多汽车设计师的目光。在车展上,我们看到了SUV车型悬浮式车顶的大爆发。所谓悬浮式车顶的造型理念,就是通过对立柱配色将车顶与车身区隔开来,然后以过渡的配色将档分玻璃与车窗玻璃连为一体。这种设计一来强化了窗框线条的整体感,二来则有效的强化了车辆侧面的层次感。第三,由于车顶与车身在视觉感受上出现了不连贯性,采用悬浮式车顶设计的车型更容易构造精悍和富有朝气的形象。所以,这一设计元素在SUV概念车成为了主流。
当然,物极必反,过强的悬浮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车顶与车身的抛离感。所以,采用悬浮式车顶造型的概念车一般来说都至少应该有一个或两个立柱将特征强化,由此建立车顶与车身的视觉连接。
雪铁龙AirCross概念车
领志i1
悬浮式的车顶也正在从概念走向量产。可以预测,悬浮式的车顶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中国品牌SUV的主流设计特征。
科幻感设计
科幻元素是体现科幻艺术特征的一种形式。作为造型设计元素,能够为汽车设计领域广泛的应用。
同时,造型设计要遵循一定的美学规律,它的设计理念要满足汽车造型设计的美学需求,即要能够体现汽车造型的感性功能,如视觉和心理等感性功能。科幻元素设计要遵循自然规律,在汽车设计中,合理的设计做出较少的操作,展现更多的视觉冲击,使汽车能处于一种合理的运动状态,人性化的科幻感设计概念元素为汽车造型设计创造一个既能满足设计需求,又能表达汽车概念的基础。
我想未来汽车设计会像“人有多大胆”的方向去发展,极端的汽车造型设计未来会更多的用在概念车上,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车,像新能源车和电动车,还有今年流行的互联网造车上有非常多的科幻感设计元素。
BMWi8
全文总结:
随着近些年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设计早已不仅是美与丑的权衡,对于车辆前部设计而言,展现力量感、突出科技感、营造夸大的效果是不同项目之中需要满足的不同要求,对于不同品牌而言,没有一个准确元素可以被应用,从而帮助设计师完成一款不功不过的法则。目前看,成功作品之间共同的法则似乎多是远看很美感,近看有内涵。也希望中国品牌的汽车设计更上一层楼吧!
2015-12-08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