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个重要内容,孔子甚至将其放在第一位。孔子的学说或者是儒家的根本在一个仁字,儒家实际上讲究的是以仁治天下。这也是孔子成为圣的原因。只是奈何历代统治阶级的歪曲下,仁治天下变成了仁义治天下再变成了孝治天下了,孔子也由一个圣人变成了孔老二也。
仁字这么重要,你会写仁字吗?仁又是何意呢?大家发现没有,在汉字中越是重要越是根本的东西越简单,如天地人,如老子的一,孔子的仁。实际上,可以说,老子从易经中悟到了一个一字,孔子悟到了一个二字。因为易经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一二经,一而二,是一生二,二而一,这个过程叫二生三,你看,二而一,二再加一,不就是三了吗?所以说三生万物,这个三其实就是指二而一,而不是要三才能生万物,实际上就是二而一的过程,天地阴阳相交,由二而一,再由一而二,便是世界万物的大道循环了。因为二而一这个一不是原来的一,是新生的,所以二加一,用三来代替。
所以孔子选择了人加二这个仁字,作为他学说的根基。老子也说,与善仁。这点上孔子老子观点是一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仁。但大家要注意的是,仁字的二字跟我们普通的二字是不一样的。所以怎样相处才是仁呢?首先要知道仁字的二字是怎么一个写法。相信很多人会把这个仁字写错,写成二去,但实质上仁字这边两个一是相等长的。所以仁很简单,平等有序。因为仁字这边的二,上下是相等长的,是平等的;然后这两个相等的一是有上下之分的,这叫有序。怎样叫平等有序,孔子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也。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很多人接受,也能做到,可其实中国古文有一种修辞叫互指,目的是为了精练不罗嗦,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你能只理解为在村东西叫,在村南北跳,那就是笑话,而在村子东西南北咆哮,暴跳,乱骂乱打的意思。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跟上一句“己所欲,勿施于人”才是全解,只怪孔夫子不知道后人已越来越不重视中文的学习了。千万别以自己喜欢的去对待别人,否则,就是好心办坏事,此因无知也。比方说,你喜欢吃鱼,所以你请别人就上鱼,你说合适吗?这是简单的你懂,可复杂一下,你就又忘了这个理了。大凡中国为恶为坏事,大抵是两种情况。一是“己所不欲,施于人”,此是无耻无德,一是“己所欲,施于人”,此则是无知无识。至于无心之过,则属天灾了,不在讨论范围了。无耻之恶好理解,无知之恶,比方说为了发展先污染环境,说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发展后再来治污就是无知之恶,这是从良好的出发点来说的。有时,以爱之名义,所伤更大。能伤害自己的,往往都只自己人才能做到,这便是无知之恶了。所谓,不怕神样的对手,就怕猪样的队友,从本质上讲,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所以仁,既不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平等;而且还要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说到底就是尊重道的规律,不以自己的喜恶来对待世间,这便是有序。世界是万物万人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独立,共同遵守大道,便是仁也。尊重与独立两者是不可分的,没有相互尊重,便不会有相互独立。如果不相互尊重,或不相互独立都不行的,比如说人不尊重我,我还尊重他,或因为人家尊重我,我就依赖他或指使他,这都不是仁,只有真正相互尊重、相互独立了,才能共同遵守大道,才能达到人人平等有序的境界,而这个境界,便是仁了,也就是世界大同了。
2013-11-21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