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自主品牌无法同外资品牌竞争
据德国媒体报道,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将创造一个潜力无限的巨大市场,令德国汽车界兴奋不已。不过在部分专家看来,未来巨大的中国市场,只是外资品牌的“猎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很难分一杯羹。
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形势,“几乎没有一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够赚到钱”,JSC企业咨询公司的专家Jochen Siebert说道,“它们的生产线饱和率仅有30%-40%,而国际品牌车企的生产饱和率达到90%左右”。此外,他认为习惯了拿政府补贴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没有在未来复杂市场形势下的竞争经验。
政府扶植计划失败
Siebert还认为,其中部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走向破产,中国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且制定一些新政策。不过他认为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必要的:有数百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活跃在汽车市场上,但却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品牌。此外,他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对研发投入过少,导致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仅有10%左右。剩下的均被外资品牌所瓜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通用汽车及其中国合作伙伴上海汽车。
在Siebert看来,中国政府并不乐见外国品牌占统治性地位。所以像三月份发生的汽车召回事件会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而CCTV等全国性媒体会对大众的DSG故障,奔驰奥迪宝马等的车内有毒气体等新闻进行大幅度报道。“中国政府扶植本土车企成为市场巨头的战略,已经失败了”,Siebert判断道。
欧美车系受益良多 日系车固守疆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中产阶级,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是最好的身份标志。而且,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中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拥有更多安全感的中国消费者将降低自己的储蓄率,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着良好表现和口碑的大众、通用、福特等车企将从中获益良多。
根据Siebert的看法,丰田、马自达、本田等日系车在中国的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限制了其发展潜力。由于中国和日本之家在东海海域的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民族主义情绪激起了中国民众对日本产品的抵触,包括汽车。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那么日系车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将随之下降,Siebert说道,“日系车企主要想着怎么分散其风险,而不是扩大销量”。
2013-08-19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