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我们到过都江堰,是住在一个煤矿的招待所——玉垒山庄,学习了40多天。尽管知道都江堰是一个水利工程,尽管经常在这里遛弯(那时这里人很少,也不收费),但是由于那时资讯不发达,对都江堰的功能并不是很了解。这次故地重游,先去看了我们曾经居住了40多天的玉垒山庄,遗憾的是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了,找不到呀,找不到。其实那个长着一棵树的土台子就是我们原来生活了40多天的楼房地基。
当年在我们驻地楼前的合影。
那时,我们可以在学习之余到岷江边上看一看走一走,弯下腰伸手去感受冰凉刺骨的江水。现在,这个地方被圈进都江堰景区,成了实景演出放水节中的场景。环境好了,但是人们却没有了走到江边与江水亲密接触的机会。
现在都江堰景区的大门,人真不少。
国庆长假期间,都江堰景区附近停车位十分紧张,我们出来的就不早,再加上找了半天停车位,到景区大门口时就快11点了,景区里面吃东西不方便,我们商量了一下,穿过南桥,先去吃了点东西。
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游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景区大门两边的建筑。
在廊桥上拍岷江宝瓶口段,远方尽头就是宝瓶口,碧绿的岷江水就是从那里流来,流向广袤的成都大平原,养育那一方水土。
江边一处供游人休息喝茶美食的地方。
??在李冰修建都江堰工程以前,现在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也是水旱灾害频发。公元前256年左右,秦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使岷江水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
2013-02-21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