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累中升级中国
替一位企业家朋友转载这样一篇博文,希望您能细心阅读,全文如下(更多博文在http://blog.sina.com.cn/yanyanba):在积累中升级中国
序:
坐在一张明代的木椅子上,凭着声音,听窗外的雨。2012,这是一个多雨的龙年。雨水浸漫着土地,顺着泥土间不知形状的缝隙渗下去,流向不知何处的干涸所在。虽然不知道雨水去了哪里,滋养了什么,拯救了什么,但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都该是丰收的年景吧。突然想到,其实木头,石头、金属,都是很耐用的。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用几百年、上千年。如果不是战乱,会有很多用具传承下来,应该还很好用。就像这张椅子。这样就会省出时间、省出钱,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正文:
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如苗木瞬间成林,奇幻而震撼。
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人口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却遇到了困境。究其原因,是外向型的供应体系,包括人才、设计、生产组织等,既无法适应外需的改变和萎缩,又无法与内需准确对接。
外向型企业代表了当代中国多数产品的先进生产力。他们组织强,设备好,经验多。他们用智慧和奋斗在竞争中击败其他对手。他们生产出的产品物美价廉。那些给外国人用的产品,精美而长寿。其美仑美奂,往往不为国人所知。这些经过了几十年艰苦历练,貌似很大很强,又特别有竞争力的企业,缘何弱不禁风、一碰就倒?
究其原因就是在产业链上的层级太低。
我们的企业往往不掌握品牌,不掌握核心技术,不掌握设计创新力量。产品的绝大多数利润被外国人拿走,用于持续地发展、创新、升级,用于保持他们的优势,用于不断地搞出新鲜玩意儿,让我们加工,再让我们买走。我们所获得的微薄利润,起初只够呼吸,后来连呼吸都不够用了。为了生存,很多企业只能靠不断降价,不断挖潜。实在不行了,不要利润要退税。再扛不住了,就亏损签约,维持现金流,总是比高利贷强很多。这样的生态下,企业的精英人才,主要任务就变成了融资、降本。压垮一批更小的供应商,再去寻找下一批炮灰。根本无暇也无力顾及产品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既然不能创新,不能突破,工作的意义就是维持生存,等待并不明确的机遇。
不能说我们的外向型企业,只是把精华输出国外,把糟粕留给自己。更不能说他们的坚持毫无意义。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他们帮助中国把一大批农业人口培养成工业人口,把小作坊升级成为有组织的大工厂,把国外先进的概念、设计和装备引进来、把改革开放之初急需的外汇赚回来。
他们又是一道防线,他们的坚守为内贸、内需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作一个假设,如果防线之后,我们的内贸积极利用国外先进设计和技术,大幅度提升内需品性价比;积极发展创新,拿出比国外更好的产品。结果将是:
第一,外需垮了也好,外国人想搞垮我们也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承接,我们的企业不会垮,而是挑三拣四的愿不愿意出口给你。
第二,也许我们已经有了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品牌产品。我们的出口升级了,卖的是品牌、是品质、是技术,而不是劳动力。
遗憾的是,这只是假设。防线之后,是塌下去的坑,而不是崛起的山。
几十年间,内贸的货品种类极大丰富。但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仍然是内贸货品最显著的标签。最早的一批民间创业者来自外向型企业。他们学习了管理和技术,学习了国外产品的概念和样式,带着理想去做企业。他们理应背负支持前线的责任,我相信他们起初也是这样想的:做精品,强国家!
但事与愿违。我们的内贸环境并不支持这样一种符合逻辑的理想。商贸体系的心态很急躁,希望一夜暴富。制造体系的心态也是一样。在内贸环境的局限下,货品的成本越低越好。内贸不需要国货精品,也不关注自主创新,好像那些本该只是进口货才有的。因此,偷工减料成为首选的发展模式,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本该用于创新的有限资金和精力,都被用来研究如何仿冒,如何注水。创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而是被迅速侵权、复制、劣化。这样创新就变得没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做精品的企业很难生存,要么倒下,要么随波逐流加入劣货大军。所以我们的很多国产货不耐用,也不太好用。路也爱坏,车也爱坏,室内室外的东西,什么都爱坏。铅笔刀会削断铅笔芯,核桃夹子夹不开核桃,很多东西也不太好用。
这就形成了一对很奇怪的矛盾。男人买了烂货回家,是要挨老婆孩子骂的。因为钱花了,东西坏了,又要去买。本来可以攒下来教育孩子、改善生活的钱没有了。所以我们给自己家买货的时候,只要能力可及,都会买牌子货,最好还是进口货。尤其要多加小心,别买了假的。随后,出了家门,角色转换,很多人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愿或被迫地参与到劣货供销上来。尽量把低成本的烂货,多卖一些钱给别人。甚至还很会擦脂抹粉,说这就是经济规律,赚钱就是唯一目标。
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国民人格和价值观的成长,远远跟不上物质的发展。不是一个人晕了,而是很多人晕了。很多情况,神仙也没见过,无章可循。
第二,拜金主义盛行。金钱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成为奢侈糜烂的资本。很多年间的很多传媒,宣扬的不是符合逻辑的发展与奋斗,而是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对物质享受的急躁和迫切,导致不择手段地求财。少干活,多挣钱,唯利是图,在各个层面上,及至最基层,都一度成为基本财富观。
第三,利己主义泛滥。当金钱成为唯一目标时,一切责任和道义就没有了,社会信任就瓦解了。所谓利令智昏。很多人忽略了国家的本质。忘记了几千年来血淋淋的弱肉强食的历史。不明白人类的国家,实质就是若干个竞争生存空间的团体。只有团体的强大,才能维护个体安全。而单纯的小团体或者个体利益,再肥也是猪身上的肉。没有国家的强大,终究要给人割去吃,无路可逃。
这个局面又会导致什么?
第一,压制国力发展。我们的劣货太多,做了扔,扔了再做。很多中国人的精力、血汗和财富,如此在低层次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湮灭,没有积累下来,都被白白扔进下水道里。即便真的赚到了什么,也只是肥膘而非肌肉。我们更高层次的科技发展、人文发展、政治发展,就注定缺乏资金,缺乏精力。我们的就注定要在产业链或者食物链的底端多驻留些时间。
第二,危及国家安全。无论是哪种生物,自古都是弱肉强食,落后就一定要挨打。滞留在食物链底端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危险。马儿再骏也是给人骑的,羊儿再壮也是给狼吃的。两弹一星为我们争取到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改革开放又为我们争取到更大的安全空间。但历史一再证明,和平只是在为我们争取下一次不挨打的机会。所谓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肌肉,而不是肥膘。如果不珍惜机会,不加速发展,危险终究会再次降临。
第三,危及后代福祉。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后代福祉。作为动物的特征,人类的第一本能是繁衍并保护后代。很多人这样想,我多赚了钱,孩子就富,孙子也富。就能移民到条件更好的国家,中国有什么乱子与我无关。其实私利再多,也无助于维护后代安全,经常适得其反。历史上如此,今天也如此,将来也如此。不当谋求私利,会引发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愤怒,后代能否保命都难讲。国家垮了,移民到哪里也无非是个没收财产、关进集中营的结果。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必须升级中国。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国策,我们的人民的坚韧和奋斗,为国家的发展争取到了条件和机遇。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改变。我们不能永远做奶牛,产出奶来给外国人吃,让他们身强体壮地欺负我们。我们要在科技上突破,要在材料上突破,要在装备上突破,在哲学上突破。我们必须在20年内求得领先,这是避免再次挨打的必要条件。
第二,通过积累升级中国。要突破就要投入精力和资金,要多培养高精尖人才,要多给他们一些尝试和失败的机会。精力从何而来?少做些修了坏、坏了修的蠢事,精力就会多些。资金从何而来?少做些三天就坏的劣货,多些积累,少些浪费,资金就会多些。从面包到核弹,这个金字塔不知道有多少层?但每一层的稳固,靠的都是下一层的支撑,也都是上一层的底座。因此抓高精尖,就要重视每个层级的东西,尤其是最基础的东西。从我们的日用品做起,多设计一些好用的产品,多推广多加工一些长寿耐用的精品,多推广一些可以反复使用的物品,少一些抛弃和浪费。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积累,虽然我并不知道要坚持多久,要通过何种方式传导上去,去推动我们的领先。但我相信,正如序言中说的,虽然不知道丰润的雨水渗去了哪里,但来年注定会丰收。
第三,用转型的红利为转型提供物质保障。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之初及至今天的粗放的内贸劣品量产量贩,为农民向农民工转型,农耕向工业转型提供了大量机遇,很多农民的子女念了书,上了大学,有了文化。因此虽然不合逻辑,但这个模式加速了产业升级转型、加速了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保证了基本的社会公平。但不合逻辑的模式注定不能长久,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要出大事的。在必须改变的今天,必须看到,劣品向精品的转型,浪费向积累的转型,并不是一种痛苦不堪的成本消耗和下岗失业。这个转型本身,就为那些念过书的农民子女提供了大量对口的就业机会。转型就获得了必要的人才条件,也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高层次人才的海量进入,就势必弱化仿冒,强化创新。而创新又必然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利润。那些被外国牌子赚走的钱,就会逐步流向国内。我们通过转型获得的收益,就会进一步加速产业升级,就会多出现一些领先品牌和产品。《中国制造》就一定会沿着《中国精品制造》之路,发展成《中国品牌》。
后记一:理想和信念始终是引领人类进步的航标。当我们膜拜财神时,就会腐朽、没落;当我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时,社会就能够进步。我想借此文提出这个主张:通过积累升级中国。希望这是一个火炬。
后记二:
相信看过吉姆里维斯主演的美国故事片《黑客帝国》的朋友都会记得,很多人生活在一个小格子里,虽然做着美梦,但其实只能维持呼吸。生存的意义也只是给坏蛋提供能量。这是科幻,但也很现实。我们很多中国人,就曾经这样生活过。因此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局面,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努力,多奋斗,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后记三:
籍以此文,召集同道。
籍以此文,呼吁商贸渠道和制造业的朋友们,利中不忘义,短中亦见长。多给精品一些支持。
籍以此文,感谢给我支持的朋友们!
籍以此文,宣告我将踏上精品推广之路。我其后做的事情,就是要寻找那些能够帮助中国积累,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的精品,然后努力推广。
2012-12-06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