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明星车系列之 梦想与速度
本文转载自汽车之家专栏作者“主任”的文章。
说起看电影,主任还从没有去电影院看过几部,大多都是在家里下载抢先版看的,看这些网络下载的电影虽然不是很道德的事情,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看不少国内没有上映的电影,此文所指的并不是一些禁令电影,而是一些海外比较经典的、关于汽车的电影,中国的汽车文化发展缓慢,导致许多经典的汽车电影也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而作为一个深深痴迷于汽车文化的我来说,到处搜索和汽车有关的电影变成了除开车之外另外一个爱好了。
其实汽车和电影的缘分,不光是交融在胶片里,在黄金时期的美国,人们都爱开车去看电影,不少经典爱情桥段里,汽车电影院的场景也让国内的情侣们羡慕不已,这种只有在海外存在的聚会模式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在自由民主文化熏陶下的电影与汽车文化在屏幕内外互相摩擦,终于在世界电影史上擦出了漂亮的“火花”,如何漂亮,咱们且赤目以待。
从本文开始,主任将每一系列介绍几部电影以及电影里经典的车型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汽车的电影种类繁多,其中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带有速度和梦想类型的汽车电影,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是一种本能的向往,速度是光,是生命,是时间,是梦想,一个对速度没有炙热追求的心脏,将不会热血澎湃,所以为了追求速度和梦想,赛车成了风靡全球的运动,然而门槛过高让不少凡人羡慕,导演们仿佛是看到了赛车速度的梦想和观众粉丝的渴望,一大批以速度和追求自由的电影浮出水面,成为车迷们津津乐道的传奇画面。
【《勒芒》:挚爱、速度、思考背后不能承受之重的生命】
《勒芒》的录像带在主任搬家的时候遗失了,这盘录像带还是主任小时候亲戚从香港偷偷带回来的,电影拍摄于1971年,那个岁月,中国人对汽车都没有很多的认识,更加别说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了,而这盘录像带在我家的五斗橱里睡了4年,4年后家里买了一台录像机才让这部电影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那时候看这部赛车电影我还很小,直到后来整理家里的电影才发现这部电影不见了,由于怀念,在网上下载了复制版又回味了一次。
这部电影和深刻、柔美搭不上边,更加没什么镜头技巧和惊人剧情,更多的是给观众直接的快感,以及无尽的激情,电影把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以及各类经典赛车如实呈现,把人类对速度的疯狂追求演绎得非常逼真。
勒芒是什么,勒芒是一种接近摧毁和死亡边缘的速度追求,路德温格说过“尽管我拿了三次勒芒的冠军,但是我依然憎恨这个比赛,这是一盘用生命换梦想的赌局。”勒芒的艰苦不在于赛道的复杂和车速的控制,而是漫长的时间,整整24个小时的驾驶让车手头脑发麻,反应迟钝,尤其到了夜晚,车手们的十个手指已经变得僵硬,而死神就躲在梦想的背后等着收割车手们的人头……这么恐怖的描述让追求速度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到一股凝重。
此片用了绝大部分画面展现了真实勒芒比赛的过程,拍摄没什么特别的技巧,更像是一部纪实电影,主角是一位保时捷车队的车手,因为一年前在勒芒比赛中的车祸,他和法拉利车队的对手撞车了,造成了对手死忙的结局,在一年后重返战场的时候,他脑海中有的已经不是对速度追求的激情,却多了一份难以名状的愁苦。
为了逼真反映勒芒赛车的紧张和刺激,45名赛车手参加了本电影的拍摄,一起在电影中上镜,比赛的紧张激烈和残酷在一个个画面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幸的是结局依然是和谐的,主角胜利了,对手也理解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道理,这样狗血的结局在挑剔的观众眼里算个球,可这个球滚出了我们对速度的挚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在这两者中的取舍,你愿意让速度承载梦想还是让生命作为梦想的赌局?
1971年保時捷917K
1970年勒芒24小時拉力賽冠軍保時捷917K
保時捷917系列
【《车神》:法国人诠释速度的标准电影】
如果说《勒芒》带给车迷们的是对生命和速度取舍的思考,那么法国电影《车神》才不会让观众内心凝重,这部《车神》可以说是《勒芒》最好的接班人,距1971年之后的2003年这部电影又一次唤起了全球车迷对赛道竞速的狂热,《车神》有更多的视觉效果和特技处理,《车神》摆脱了《勒芒》的残酷,注重赛车比赛里的竞技精神,这部电影也没有逃过法国电影的气味,轻松、浪漫,同时不乏主题的叙述。
《车神》的编剧来自于法国一个著名的同名漫画,剧情也充满了法式气息,主角米歇尔是一个出色的车手,在比赛中他屡获冠军,但是专注于赛车的米歇尔和自己的车队在荣誉背后也引起了不少对手的仇视,理德车队就是其中之一,最后电影把理德车队作为黑,把米歇尔作为白,又一次白战胜黑的结局让电影顺利的结束。真正体现《车神》出色的是影片运动了许多运动拍摄剪辑,最关键的是电影中不少镜头都使用了第一人称驾驶画面,这种设身处地的画面让观众们也过足了赛车瘾,《车神》的成功,剪辑功不可没。
在拍摄的时候,米歇尔的角色是又真正的赛车手替身完成,整个电影组承受着赛车和拍摄的压力,摄影把拍摄的风险和赛车的风险都堆在了一起,当最后完成拍摄后,摄影师和剧组人员都翻肠倒肚,在经过半年的拍摄后,剧组都已经分不清自己是电影人还是赛车手了,一部优秀的电影就应该让拍摄人员进入电影才能成功。
908HDiFAP是《车神》里的主打角色,这辆车让法国车一向浪漫的基调变成激情。
现款908HDiFAP,配备的是V12汽缸的5.5排量发动机,最大功率515千瓦
胜出数据http://auto.163.com/10/1109/10/6L1Q8F8E00081G98.html
【《极速竞赛》:三种视角的赛车电影】
小标题我已经写明确了,这部电影不是很出名,但是尝试了电影史上的创新。主演的名气让电影增色不少,可比起《勒芒》、《车神》等经典作品,这部电影显得有些鸡肋,而摩托罗拉的赞助让电影的商业气息更加浓重。
这部叫《极速竞赛》的电影也能够带给车主们一片感官刺激,动作明星史泰龙的表演不会让我们失望,电影的情节略显肥皂了,简单的说就是史泰龙在一次比赛事故后,一直想比赛,后来还是梦想是可贵的,他还是要赛车,最后变成了一个教练(这个和吴孟达出演的某个电影很像,这情节已经有些烂了)。
为了拍摄这部与赛车有关的电影,史泰龙花了整整四年的生活去体验赛车,在电影官方回复里,史泰龙说这部电影基本上让他从一个车盲变成一个车迷,平时接触的都是赛车手朋友,导演为了电影更加真实,甚至在史泰龙拍摄《洛奇》的时候把他拉去看赛车。
《极速竞赛》讲述的是美国CART车赛,中国的车迷应该对欧洲的一级方程式比较熟悉,而对美国的CART赛事知道的不是很多,甚至不少人在看《极速竞赛》的时候把CART混淆成了F1比赛,其实CART和F1是两种比赛模式,除了车型区别,CART在表面上和F1的区别就是车身上贴满了各种广告。
所以,这部电影自然而然成了广告赛车电影了。
比较创新的是《极速竞赛》在推出之后,DVD版本竟然有三个不一样的版本,在国内大多是空中视角剪辑版,而在海外有空中视角、车身一侧视角和车内视角三种版本的DVD,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竟然拍出三种视觉感受让观众选择,这在世界的电影史上是第一次创新,之前没有,之后也不会有,相信一些在海外酷爱赛车电影的粉丝们家里一定有三张《极速竞赛》的DVD。
如果你想感受赛车的刺激和冲击,托朋友在海外买一张车内视角的DVD是不会让你后悔。
cart最初于1979年从北美早期的USAC分离出去,2004年更名为ChampCar。
【《霹雳火》:中国气息很浓的国片】
“霹雳火”这个名字是这部国产赛车电影的败笔,总是觉得成龙大哥出彩的演技和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赛车魅力的电影应该有一个比较成熟、专业的名字,竟然没想到这部电影就叫《霹雳火》这和那个喇叭裤时代的迪斯科一样,让人难以接受又想偷偷亲近,霹雳火让我一直想到霹雳舞,霹雳舞让我想到小流氓,小流氓让我想到逃课,逃课让我想到满大街的桑塔纳,这就是这个时代赋予这部电影的名字,但是撇开名字不谈,这部电影从剧情和演技还有拍摄上来看,是一部成功的、中国导演再也拍不出第二部的好电影。
《霹雳火》的拍摄花费了2亿元港币,是当时香港最昂贵的一部电影,但是首映创下400万的票房,让这部电影闻名远洋,那时候美国超市外面也贴着《霹雳火》的海报,《霹雳火》拍红了中国赛车的梦想,也拍好了日系车,非常感谢那个年代没有二货抵制日系车,所以三菱EVO这样的经典战车才逐渐进入中国车迷的内心。
《霹雳火》拍火了三菱自动车,随机FTO和GTR进入了中国车迷的视野,其实《霹雳火》拍摄之初选择的车型并不是三菱,但是主演成龙很喜欢日系车里的三菱品牌,所以最后这部电影成了三菱的扬名电影,也万幸成龙现在没有拍一部《霹雳火2》要不然又要被国内脑残车主骂死了,《霹雳火》的经典离不开拍摄、演出的技术,更加离不开一个比较文明的环境——某个时候的香港,如果是在国内大喊抵制日货的情况下拍出《霹雳火》,主任预测,票房不单超不过10张,甚至可能有砸车爱国者会去砸成龙的佳能相机。
1995年成龙主演的赛车题材电影《霹雳火》上映
电影中一开始‘阿火’得到了一辆黄色三菱LancerEvolutionIII作为赛车。
注:这篇文章虽然是转载的,但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使我了解了很多有关汽车赛车的历程以及电影界赛车的发展史。把这篇文章转载过来使新车评的朋友一起了解下了。我最后想问下,如果有人想要这些电影的种子我可以给大家去找,不知道新车评可不可以发有关电影的种子。。如果有想要,我会发给大家的。
2012-11-2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