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从“少就是多”说开去之一:现代设计

最近发了一个话题,关于挑选相机,得到了许多大侠的指导。关于摄影,联想到最近在电梯里看到宝马的广告,把“少就是多”称为宝马的风格。看到这句话勾起了很多感慨,其实现代设计与摄影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看到“少就是多”,突然感觉恍如隔世,仿佛灵魂升入天际,回望着自己。就着对设计和摄影的理解,整理一下。

“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德国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这句话就像勒•柯布希耶的《走向新建筑》(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一样,是当初我们这批学子头顶上的《圣经》。他们都是现代建筑学派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影响了大多数中国建筑师,可以说,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是他们的影子。

凡事都有个“螺旋型上升”的规律,不止自然界,在人类实践中也非常切合。十八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雍容和铺张走向极致,不但引领着当时的时尚,也成为一种大众所追求又难以企及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时尚并不像今日一样由几个国际品牌来创造,而是更多的在王室和贵族中产生、在上层社会中发扬、最后辐射到藩属国和底层社会。

装饰主义风格在法国为主盛行,其铺张和讲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后今天喜欢在家具上雕上百合花叶子,伯爵夫人明天可能喜欢郁金香,金色和粉色以及玻璃的使用令人产生光怪陆离的感觉,所谓的“穷奢极侈”,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下凡尔赛宫,很多资料可以看。

(洛可可风格的家具和房间:)

然而这种做法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和资源,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也是不能被百姓消受的,所以王室的辉煌之下,新兴资产阶级的老板们开始用工厂代替作坊生产产品,这就为产品大量进入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家庭创造了条件。反过来,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使他们在政治上拥有一席之地,与封建阶层展开了拉锯式战斗(法兰西的共和与复辟相得益彰,到现在已经是共和国5.0版了),同时经济发展螺旋型加速上升。然而好景不长,资源分配不公、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特别是经历了两次大战之后,大部分欧洲城市资源枯竭,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工厂化生产需要提供更多更快速更便宜的产品。

(古典西洋建筑:)

德国早在二战前就有了“包豪斯”(Bauhaus,德语原意是造房子)学校,主要研究之一的是如何利用新材料如金属和玻璃,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制造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样式,其理念和成果之领先,堪称当代工业设计之源,从当时奥斯威辛集中营写着“工作带来自由”(Arbeit Macht Frei)的大门,到现代奔驰轿车的内饰,都有包豪斯的影子。我个人觉得,盖世太保的皮风衣和著名的鲁格手枪(Luger),也颇有包豪斯的味道(不必否认包豪斯和第三帝国的关系,那时候的一切都是扭曲的)。直到今天在我们身边还能看到纯正“包豪斯”风格的家具。

(奥斯威辛集中营大门:)

(奔驰轿车内饰:)

(鲁格手枪:)

(当今拥有纯正包豪斯风格家具:)

价格低廉、规模化生产、快速装配、坚固耐用,成为当时社会的新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精英的引领作用,本来只适合底层社会使用的东西,被精英阶层登高一呼,就变成了时尚。今年的阿玛尼新款羊毛衫,20多年以前在中国城市的大妈手里几乎两天就能织出一件来,叫做棒针衫,那款式、花样和颜色和如今的阿玛尼毫无二致,但是那只能算保暖衣物,由阿玛尼推出才叫时尚。建筑领域的阿玛尼就是这些现代主义大师们。

上流社会不是把繁复的装饰变成社会风尚了吗?我告诉你:“少就是多”。这个口号类似于“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不讲理由只讲结论,而这个结论是由砖家叫兽讲出来的,你不懂就不要怀疑。就这样,现代主义在时代的温床里发扬光大。于是再也看不到建筑的“三段式”立面,看不到复杂的柱式和雕塑,连窗子的装饰也仅留下一片窗台。用模板和钢材,加上适量混凝土,一幢幢建筑物以惊人的速度出现,而价格则从鹅肝酱变成白菜。

(现代建筑:)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建筑拯救了人类生活,这些大师们好比天主的圣徒。

(带有古典建筑符号的现代建筑:)

(借鉴古典建筑手法的当代中国住宅,我用手机拍摄:)

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收藏

2012-01-05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