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日之争愈演愈烈,尤其安全方面,很多人在研究汽车碰撞的问题,还搞了一大堆物理公式演算,精神可嘉啊!我认为,作为消费者,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更没必要搞那么高深的物理公式来说明,一般常识就能说明问题了。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清楚: 1. 先说吸能,全世界的车都研究吸能,必须有。 车停下来的越快,人受到的冲击越大,停下来的越慢,受冲击越小(没必要研究G值、冲量、动量、能连守恒,这个常识就够了),有车的踩两脚刹车也能体验下,踩深了停的慢,车里人前仰后合的,对吧。汽车做的吸能区,就是在碰撞过程中,尽量拉长减速过程以减小冲击。就像撑杆跳下面有个厚厚的海绵垫一个道理。但是如果速度很快,缓冲区撞瘪了,最终车厢(驾驶室)也要受到撞击,所以车厢要做的越坚固越好,以防撞瘪了把人挤死。而且事故中车厢可能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当然车厢越结实越好。如果没有吸能区,把车子做的无比坚固不安全吗?当然安全,拿鸡蛋跟石头蛋对撞一下就知道了。但是,是车子安全,人未必。车子不可能造的跟坦克一样,要考虑成本和行人安全。况且如果车子没有缓冲,跟比自己轻,比自己小的车撞还好,就像篮球撞乒乓球一样,大的、重的受冲击小,如果跟大个的撞(撞墙、撞树呢),虽然车子很坚固,车是安全了,里面的人要面对很大的冲击,人是用安全带绑住了,颈椎受不了的。所以还得吸能,牺牲车子以保护车内人员。 2. 安全带。车子会受各种撞击,把人固定在座位上是最安全的,大家都知道,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 3. 气囊。汽车的缓冲区是减慢汽车停下的过程,气囊是减慢人停下来的过程(撞气囊上,不是装载汽车其他塑料或者金属的结构),气囊不是密闭气球,瞬间充气,又在挤压下放气。不多说。 4. 车子在事故中的被动安全还跟车子的整体设计、用料、工艺等有关, 5. 碰撞试验重量轻的车惯性小,所以得到好的碰撞成绩也不难。重量太大的车反而不太容易得到特别好的成绩,对吸能区和车体设计的要求更高。所以同样大小的车,车子重量越轻,越容易拿到碰撞好成绩。这就是一款小车看上去挺单薄,但是也能拿到5星成绩。 5. 实际碰撞情况(都是假设比较严重的碰撞下人的安全,不考虑修车成本) 很多情况下撞的不是试验中的完全不可能被移动的墙。 A. 大车跟小车相撞:一般情况下,大车占便宜,就像大人跟小孩相撞,小车可能会飞出去,或者扎到大车下面。 B。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车相撞。重量大的有优势,重量大惯性大,更能保持自己原有的行进路线,重量小的则要被迫改变行进路线而受到很大冲击,不信拿汽车撞个火车试试。 C。追尾。如果是同款车,一般后车会损失大,看上去肯定也更惨。严重追尾也是后车吃亏,一般会在撞上之前刹车导致车点头,所以可能保险杠和防撞钢梁都起不上作用,直接装人家后杠上了,能不吃亏吗。 D。 小碰撞体现不出哪款车更能保护车内人员安全,但是壳子结实的损失小点,有防撞梁的损失小点。 E. 事故的撞击可能来自各个方向,可能撞树,撞隔离带,有可能底朝上,所以壳子坚固挺重要,国外有人做过此类试验,新车评里面也有视频。 6. 车子的安全性,还跟悬挂极限、轮胎、还有个主动安全直设备ABD EBD ESP等有关 说了半天这些跟德系还是日系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单独讨论德系安全还是日系安全就不靠谱,所有那些网上碰撞事故的图片都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很难变比真假,就算是真的,损失程度除了车子自身的安全因素,还有很多外在客观原因造成的。 还有,数据说德系车死亡率高,那也不代表德系不安全。因为德系车跑得快,德国高速不限速等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历史上死亡率最高的车好象是福特的野马,你能说那车不好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首先不考虑日系,原因就是民族情结问题,也许显得有些狭隘,但我不想改。再有就是主观上感觉不安全,不好,也许是错觉,也许是接受太多的或真或假的信息,比如日系底盘不稳,壳子薄、刹车软等等,不管真假吧,对我还是有影响。
2011-12-22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