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简单地回应《不要轻易说“虚高”》一文

如果不是放首页,真不知道最近新车评发生这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儿。

无奈最近太忙,自己的保养文章和新车外传一直无限期跳票中,惭愧。

好了,先简单地回应《不要轻易说“虚高”》一文,看看能不能激发内心的创造激情。

其实无所谓tone的年龄,无论他什么年纪,能不断做出5星文章这表示他喜欢车,用心去做。随着年纪和知识的积累,将来他会很出色,这是后话。没有人质疑他拍片的水准吧?加上广州那的改装氛围,成年以后一定更有所表现。大家不必要为他的背景jjyy的。

回到主题,价格虚高的问题,我站在颜总这边。希望大家在看待这个问题时能先思考一下

1、近年来开车有没有觉得路上车子越来越多了?

2、近年来有没有感觉停车越来越困难了?

3、近年来有没有发现车库贵的可以买3-4部车了?

我家这车库要50w打底,一直都在打游击

4、今年来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人都成有车、准车主了?

5、如果你有一个20出头的孩子,你有没有开始考虑为他准备一辆车了?哪怕自己不开给他开。

说来惭愧,我和我身边都是这号人物,相信tone未来也将是。这是社会的普及,独生子女的特权、经济发展的硕果。

6、有没有发现当你要换车时新车多的让你转不过脑子了?

我自认为看了不少车,但真要帮朋友挑时,依然说不上号。

7、有没有发现开车越来越累了?

买车累,停车累,开车累,养车累,都是一笔笔的付出

如果以上问题半数回答yes,那么就支持了颜总的立场:

中国家庭的私家车拥有量正在每年飞速递增

请大家别忘记一个社会背景,中国当前的房价才是真正的虚高,目前市场空置房足够满足2亿人口的住宅需求,什么是虚高,这才是虚高。

最近身边两个人买车,都被折腾的要死,不是服务跟不上就是生产跟不上,往往是市场挑我们不是我们能左右,如果今天我想 买cc怎么办,加价3w比途观好多了,但是得慢慢等了,一个月来5辆,你还没付定金前已经有20个人在排队。展车给你要不要?

此外,请别忘记另外一点,造车业,就是控制成本的行业,这是有底线的事儿,车企必须在保证自身利润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实现盈利最优化。为什么中国的车厂在国企改制时一致决定中外合资?引进进口生产线是战略需要,生产合资轿车是市场需要,请问今天在主流私家车的市场份额中国产车能占到多少比重?这和合资品牌是无法抗争的事实。

那么在车市上买卖双方是否实现双赢呢?如果你还在迷惑,请回到文首重新思考那几项问题。

若说tone哪里有不足,那么只有一点,他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魅力,没有一针见效地指出,回落车价是否虚高的问题只有通过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来自我调节,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逆的定性。和德国日本,民族主义,历史遗留,4s营销手段通通没关系。

市场经济是一双无形的手,在供应和需求间不断倾斜,而虚高真要定义,可以有以下特征:

1、供大于求

2、人为投机炒作

3、政策介入

大家可以参考今天的房市,再反观车市,应该能清醒一点了吧。

还是要提醒部分有点激动的朋友,你正在买的起车,而不是像在买不起房

精彩评论

shell:买得起车的人一定比买得起房子的人多,但车在中国还不是必需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品。而房子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越来越多人买不起房子必然在将来引起社会的混乱,国家在这方面一定要着力去调控。

说远了,说回车。

既然车在目前的国情来讲还不属于必需品,那么我宁可车价高些,叫多些人买不起,这样我们有车族的用车环境才会改善,这是比较自私的考量。如果放到整个中国社会,车关系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可以说能成为财富地位的象征(当然,不同价位不同地位,但有车总比无车的强,这个是国人的共识),即使不是必需品,其刚性需求也是存在的。只不过,能贴切符合多数国人对购车,尤其是第一次购车需求的车,那就还是少数中的少数。奇瑞、吉利和比亚迪这些山寨厂家部分车型的火热,自然是因为抓准了国人的汽车消费需求心理。但除了价格和实用性外,国人还讲究品牌和出身,因此,比之同品牌进口汽车价格更低廉的合资品牌汽车,又成功抓住了一大部分消费者。至于纯进口车,那多半就是留待那些处于金字塔尖的人们去消受。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如果给一个一般中国汽车买家选,同一个价格,先不看性能配置如何,他的选择次序一定会是:进口高档品牌>进口中档品牌>合资高档品牌>合资中档品牌>进口低档品牌>合资低档品牌>国产中档品牌>国产低档品牌(原谅,我不认为国产有高档品牌,所以没写上)。

所以我认为,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刚性虽然大,看似潜在很大的消费力,但其实这种需求对品牌、车种、价格等诸多因素有着很大的不平衡曲线分布。同一种车,不同品牌不同价格不同配置等等,都能很轻易左右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最终选择。如果一种车型,多数买家选择的都是某一品牌在某个价格区间的产品,那就不难看出另一些品牌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让多数买家放弃了它,例如,在中国,最敏感的,价格因素。

最后,我还是想重申,我宁可国家施行政策让车价高企,同时让用车的代价变大,而换来环境的改善,交通的顺畅。想想98年的时候在深圳开车那是多么的惬意。可惜国家目前的政策是有意让车价下跌,让更多的人能买到汽车,或许这也是国家想让人们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之一,但却明显没有做好充分应付汽车多起来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准备,这是一大败笔。

希望在未来,国家除了关心房价问题,也更多地来关心下已日趋严重,每年致最多公民死亡及残疾的交通问题。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车价再降一个层次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机制

我们的自身素养

有这个能力消化吗?

我的回答是,没有!

收藏

2010-07-24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