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级别的日本车与欧美车相比,重量一般都要轻不少,主要原因就是材料不如欧美扎实。为什么我不说钢板薄呢?因为我们常说的“这车钢板厚”的钢板只是车身覆盖件,汽车的安全主要靠内部的结构件,即我们常说的各种“梁”来实现。 我们可以把覆盖件比作人的皮肤,而结构件比作人的骨骼。一个人是不是强壮,主要看骨骼粗不粗壮而不是皮肤厚不厚,但皮肤厚的人在某些不是极端的情况下要比皮肤薄的人具有更强的耐受力。拿运动员和农民打比方。运动员的骨骼更加强健,肌肉更加发达,身体更加结实;但农民由于经常干粗活,所以手掌的皮肤比较坚硬、粗糙。他们的力气可能比不上运动员,但他们的手掌对尖锐、坚硬的物体的耐受力却要超过运动员。 日本车的“皮肤”比较薄,这是大家能够直观看出来的,至于“骨骼”是不是也比较细,我们就很难看出来了,所以我只能笼统地说日本车的材料不如欧美车扎实。现在很多日本车也号称采用高强度车身,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它不够安全呢?主要是“皮肤”太薄,对环境的耐受力不如皮肤厚的欧美车,也就是容易被擦伤。在城市里开车,车速都不快,两车相撞时“骨骼”都不会受伤,此时皮肤厚的显然要占便宜,皮肤薄的就容易吃亏。日本车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如不欧美车安全到了高速公路上,速度快,皮肤的保护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此时比的是谁的骨骼硬。这种情况下日本车与欧美车相撞,谁更安全,我掌握的知识不多,不敢妄加论断。如果速度太快,超过了骨骼的极限,则不管是什么车都不能幸免于难。 我有一个同事,开威姿。他说这车什么都好,就是钢板太薄,一撞一个凹。单位的司机也说,洗车的时候,从水喷射在车身上的声音来判断,天籁的钢板厚度连捷达都不如!可见日本车的确表面钢板比较薄。但如果天籁和捷达在高速公路上正面相撞,结果会怎样就不好说了。 日本不是没能力造出更结实的车,他们的设计理念与欧美不同。日本资源非常贫乏,因此做什么东西都讲究经济。所以他们设计的车子都是比较轻巧、省油的。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日本国内也是这样。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事说,日本人本身也十分推崇德国车,认为德国车普遍比日本车高档、安全。 我的结论:日本车因车重轻而省油,经济性好,但低速碰撞时,车身损坏比较大。高速情况下,速度太快了,比如超过140,我想什么车都玩完。100-140之间,日本车还是欧美车安全,目前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来说明。
2008-09-02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