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那位就是施可】
和观致其它很多核心高管一样,观致汽车工程部执行总监施可(Klaus Schmidt)的来头也很大——他曾经在宝马公司效力近30年,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就是曾担任宝马底盘研发总负责人,主理过M5的底盘开发。他对机械设计开发的水平到什么高度?据说他业余最大的爱好是自己改装高性能摩托车,完全自己动手,每2、3年才改装成一辆。之所以玩摩托车而且要自己动手改,是因为他自诩在四轮车领域的全部“机械理想”都已实现,只有改装摩托车才能找到满足感了。
施可是观致3整车研发的主要执行人和负责人,所以我抓住机会和他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从一个富有技术经验和国际眼光的工程师眼里,看看观致3的一些研发思想和动机。
发动机
在发布会QA环节有记者问到观致3的1.6T发动机涡轮工作效果和宝马的有差距,施可在大庭广众下给出的答复就是:宝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整套技术和观致3是完全不同的,宝马一台涡轮发动机的成本,就占到观致3整台车成本的50%。而在观致3整车开发过程中,发动机并不是它主要的成本投入点。这解释了为何观致选择用奇瑞的发动机“根基”进行再开发,并交由奇瑞生产,因为这样能节约研发成本。
观致3的1.6T发动机涡轮要在2000转才开始工作,而时下新兴的涡轮发动机都把介入时间提早到了1750、1500转,甚至有像标致雪铁龙的1.6THP那样在1000转就介入的。施可表示他们“分分钟”可以把涡轮介入时间调前,但那样就使得车子在日常低转速运行时也带着增压,意味着要烧更多的油。他们希望的是车子在低速、低负荷运转时保持小排量的省油性能,用户刻意提速时再发挥涡轮的动力性能,所以2000转才介入是出于对油耗的考虑。
双离合变速箱
观致3的6速双离合是干式设计,而大众出问题的双离合变速箱就是干式,福特福克斯上的干式双离合也有用户反映问题。这使得很多人一听“干式双离合”就觉得是一种不可靠的技术。对于我这个问题,施可很坦诚说:一般而言他不评价竞争对手的技术,但对于双离合的情况他很清楚,所以做了一番详细的解释——
大众在中国出问题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是由液力系统来控制变速箱换挡。这套系统对生产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变速箱要在无尘车间内装配,且工作时内部处于高压状态,因此从生产到使用都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大众的双离合在中国出问题的原因就是液力系统在高温高湿加上频繁低速运转时内部产生了盐化颗粒,导致性能下降甚至“罢工”。这和“干式”或“湿式”冷却并无直接关系。
福特的双离合变速箱,从供应商到基本技术结构和观致3都是相同的。它们没有采用液力机构,而是用电控机构来控制换挡,因此大众双离合所犯的“病”从根本理论上在它们身上不会出现。但福特的系统匹配比较“激进”,它允许离合器压盘之间的最大转速差达到3000转,工作时离合器摩擦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转速差,这样可以使起步、换挡的反应更快,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但因为摩擦片长时间存在转速差,长远来讲磨损比较大,会降低耐久性。观致所做的匹配是降低摩擦片之间的转速差,甚至一踩刹车时摩擦片就会完全断开,这样做会使得起步松刹车踏板的瞬间车辆“动起来”的反应有些迟缓,正常换挡的动作节奏也不像福特那么快,但这样的匹配对耐久性是更有利的。
轮胎和备胎
观致3全系采用马牌轮胎,这在国产车中少见,在A级车中更是“史无前例”。施可表示,选用马牌轮胎是因为他们测试过所有可用的轮胎品牌后,只有马牌可以满足他们想要的动态性能——主要是指操控的敏锐和精确感。其实在德系厂商中,宝马是最热衷于采用马牌轮胎的,施可在宝马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也许深知马牌轮胎在性能上的优势。关于用户担心的价格,他透露观致3上的马牌轮胎已是本土化生产,但成本确实高,和一些低端品牌相比要高出30%左右。
为什么观致3顶配只有小备胎,低配版甚至无备胎?这同样跟施可在宝马的资历密切相关。他说宝马是摒弃备胎的最大推动者,早在15年前宝马就开始让备胎“缩水”,因为这可以显著减重。观致3配一条小备胎,可以比全尺寸备胎减轻15公斤的重量,施可认为和爆胎后换胎麻烦一点相比,时时刻刻减轻15公斤所带来的油耗、操控优势,对用户来说都是更划算的,成本反而是次要。我本来想进一步阐述全尺寸备胎对于中国用户远行时非常必要,他的一句补充让我放弃争辩:观致3的尾厢备胎位置是足够容纳一条全尺寸备胎、同时不影响尾厢空间的,用户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直行买一条全尺寸备胎放进去。
其它想法
优秀的工程师因为自信,所以都是非常老实的。我提的几个问题,施可都给出了让我有些意外的老实回答——
为什么观致3的电窗只能一触下降、没有一触式上升?施可说,自动升窗是他最讨厌的功能,他老是掌握不好力度,想升一点却整个升上去了,那功能很烦人……观致中方公关人员的回答则来得“圆滑”很多:“我们会根据用户反馈改进的……”
提到低配版的旋钮式座椅调节,我告诉施可我最讨厌那个设计,他说:我也讨厌。
谈到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很快,好像后来没哪家的换挡速度能比得上大众,施可说,大家可不要仅仅看转速指针来判断换挡速度,有些品牌的转速指针动作是“骗人”的……
过去通常我们只有去欧洲参加新车全球首试,才能和如此高级别、高水平的汽车技术人员做如此深度的交流。而如今,他们在中国,和我们交流他们是如何造一部好的中国车。这种感觉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