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电量耗尽 充电前先“热身”

信息时报2025-01-15

低温天气,车主为爱车充电前记得先预热。 信息时报记者 王颖婷 摄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企业供图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马续丽 王颖婷

随着春节临近,不少在广州工作生活的车主会选择自驾回老家过年。然而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担心,低温天气下,新能源汽车不仅特别费电,充电速度还会变慢。对于车主来说,如何让爱车在冬季也能保持良好状态,日常又应该如何正确充电呢?

新能源汽车充电慢?预热电池是关键

去年10月,吴先生购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日常在广州市区上下班使用,体验感相当不错。但随着春节临近,计划自驾回湖北老家的他开始担忧,爱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与充电表现。“听说在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速度会加快,充电速度也会明显下降,尤其是车辆停放了一段时间、电池完全冷却后,充电速度会变得很慢。”吴先生担忧地说。

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电芯温度或者说电池包的温度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的关键。“最佳的电芯温度在0℃~40℃,这个温度范围内,电芯的活性最佳,充电效率最高。温度一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充电效率,甚至导致充电中断。”

在低温天气下,如何才能有效地为爱车充电?针对吴先生的疑虑,记者咨询了相关4S店。4S店工作人员表示,充电前预热车辆至关重要。“车主可通过提前开启车载空调或暖风等方式预热电池,提升电池活性,进而帮助延长行驶里程。”工作人员强调,最好避免车辆冷却后再充电,“趁着车辆尚有余温时充电,能有效提升充电速度。”

从慢充到超充,充电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也是车主非常关心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数量达到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此外,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3.31万台充电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按照“1公桩=3个私桩”的测算标准,中国2024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车桩比已达到1:1,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

据乘联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的公桩总量达到346万个,随车私桩的数量则为889万个。据悉,根据其充电额定功率,充电桩主要分为慢充、快充及超充三种类型。交流充电桩通常为慢充桩,充电功率一般在22kW以内,适合应用于居民小区停车场及工作单位等场所。快充桩与超充桩属于直流充电桩,其中,快充桩的功率一般为60kW~240kW,适合在高速公路充电站、购物中心等场所使用。功率350kW以上的通常被归类为超充桩。

与传统的慢充桩相比,超充桩的充电速度显著提升,能在极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补充电量。例如,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发布的4C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并且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此外,大众(中国)也计划与小鹏汽车合作,共同搭建超过2万个自营充电终端的超快充网络,这一网络将覆盖全国420个城市和地区,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方案。

冬季充电,这些事项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车主该如何为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冬季充电时,又有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合适的充电模式:车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模式,如快充或慢充。快充适合汽车急需补充电量的情况,但频繁使用可能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影响;慢充则更适合日常充电,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要做好行程规划:冬季,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能缩短,建议车主提前规划好行程路线,确保在电量耗尽前找到充电设施。

冬天充电要及时:冬季电池性能易受温度影响,建议车主在使用车辆后尽快充电,确保剩余电量在20%以上。用车时,尽量不要将电池电量用光,当剩余电量接近20%时就应立刻充电,避免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造成损害。

合适的充电温度:新能源汽车适宜的充电环境温度为0℃~45℃,冬季应尽量避免在0℃以下的环境中给汽车充电。如温度较低,车主可选择在室内停车场或午后气温稍高时段充电,提升电池活性。

防护工作要做好:冬季在户外充电时,车主可考虑使用保温材料包裹充电枪和充电接口,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充电效率。雨雪天气中,若车主需在露天充电站为新能源车充电,务必加强防水措施。虽说新能源车充电口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但在充电操作过程中,还是要尽量用雨伞等物品进行遮挡防护,保证充电口和充电枪处于干燥状态,减少因水分侵入导致的充电故障或安全隐患。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