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匹马力+节油25%!长城Hi4-G开启重卡混动新时代

电车资讯 作者: XCP叶俊杰 2025-03-26

在"双碳"战略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迎来重大突破。3月26日,长城汽车举办了一场长城重卡Hi4-G技术共创发布会,正式发布Hi4-G超级智能混动系统。这款源自乘用车Hi4技术体系的重卡动力解决方案,不仅填补了800公里以上干线物流场景的技术空白,更以多项行业首创技术重新定义了商用车混动标准。

Hi4-G系统的核心在于"三擎八挡十模"技术架构。通过整合康明斯13L高热效率柴油发动机、全球首款重卡8挡DHT变速器及30C高倍率电池组,构建起独特的P2+P2.5混动架构。其中,双电机峰值功率360kW的加持,使得系统综合功率达到1050匹马力,配合4500N·m的变速器输入扭矩,完美兼顾了重载运输的动力需求与经济性平衡。

创新性的8挡DHT变速器采用偏置中间轴设计,通过双电机耦合技术实现传动效率99.5%的行业新高度。其创新的电子泵+机械泵双润滑系统,在降低搅油损失的同时,将B10寿命提升至1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5圈的超长耐久性。而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的研发,更是将芯片数量减少40%、线束缩短20%,通过AI模糊控制策略,实现十种驱动模式的毫秒级智能切换。

在郑州-广州平原标载测试中,Hi4-G创下25.7L/100km的实测油耗,山区冷链场景亦控制在25.1L水平。特别是在CHTC-TT国家工况测试中,29.7L/100km的成绩不仅突破30L心理关口,更较即将实施的第四阶段油耗限值提升17%。这意味着年运营25万公里的重卡可节省燃料成本超10万元,相当于每公里省下0.4元。

这种突破源于"一车一场景一标定"的智能控制逻辑。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载重、坡度、驾驶习惯等数据,动态调整能量分配策略。例如在昆明山区场景中,双电机回收系统可将下坡动能转化效率提升至85%;而在平原高速场景,智能滑行功能使车辆惯性滑行距离延长15%,有效降低频繁加速的能耗损失。

Hi4-G的研发过程中,"卡友工程师"成为关键创新力量。徐州物流司机范前进提出的"智能滑行"建议,让系统取消强制能量回收,转而利用电机助力延长滑行距离;云南冷链司机李海林推动开发的30C高倍率电池,实现山区路段"上坡助力、下坡储电"的充放平衡。

长城开创的"技术底座+用户共创"模式,正在重塑商用车研发范式。目前已有超过200名职业司机参与系统优化,累计收集场景数据120TB,形成47项专利技术。这种深度绑定的研发生态,使得Hi4-G能够精准匹配快递快运、冷链物流、大宗运输等细分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与康明斯的战略合作,预示着混动重卡动力链的持续进化。双方联合研发的下一代混动专用发动机,计划将热效率提升至48%,配合长城自研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有望在2026年实现干线运输TCO(全生命周期成本)较传统柴油车降低30%的目标。

站在新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Hi4-G的技术突破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它不仅解决了纯电重卡续航焦虑和氢燃料成本困局,更通过模块化架构设计,为后续拓展PHEV、REEV等技术路线预留空间。随着国家第四阶段油耗限值实施在即,这套"越级达标"的混动系统,或将引发商用车市场格局的深度重构。

编辑说:总的来看,长城Hi4-G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技术硬实力+用户软实力"的双轮驱动模式。从全球首款重卡混动变速器到卡友共创的智能控制策略,这种"工程师思维"与"司机经验"的深度融合,开创了商用车研发的新范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油耗数字的突破,更在于建立了可持续进化的技术生态。当传统车企还在追赶电动化浪潮时,长城已通过混动技术抢占了商用车转型的制高点。这种"过渡技术"或许正是破解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化难题的关键,但如何平衡初期投入成本与长期收益,仍需市场检验。

分享:
0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