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撤资!自动驾驶行业巨变,是寒冬还是机遇?

电车资讯 作者: XCP伍卓彦 2022-11-07

说起自动驾驶,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谁,特斯拉、小鹏?亦或是高通、英伟达?想起这些主机厂,或者是先进半导体供应商也挺正常的,毕竟它们最近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曝光率也是挺高的。作为智能汽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自动驾驶的研发正可谓是无底深渊,其庞大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逐梦者加入其中,不过就眼下而言,想要坚持到变现却是难上加难。

最近,自动驾驶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故。10月26日,自动驾驶霸主——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发行价每股21美元(约合152元),首日收盘28.97美元/股(约合210元),涨幅38%。乍一看,不是局势向好吗?但事实却是英特尔亏大了。原来英特尔希望Mobileye能实现500亿美元的高估值,但在开盘前Mobileye的估价只有167美元,首日收盘后有所回升,升至230亿美元,但也是不足当初期望的一半。

如果说英特尔将Mobileye半价“贱卖”还不算坏透,那接下来这个,可就真是糟糕透了。近日,L4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ArgonAI官宣倒闭。要知道,ArgonAI可是背靠福特、大众两座资金大山,也无法继续在L4自动驾驶研发领域继续深耕?无独有偶,国内知名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被曝出裁员50%,面临经营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自动驾驶行业正在迎来重大变化,行业前景远不如之前大家想象的“光明”。

谈变化前,先来看看现状。鉴于国内外插足自动驾驶领域的科创公司太多了,所以下面将更多目光放在国内相关企业,以及部分自动驾驶行业巨头身上。

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正如开头所说,谈起自动驾驶,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特斯拉和小鹏,这两家企业大致可以归到一类:具备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特斯拉一开始也是与英特尔的Mobileye来合作做自动驾驶(驾驶辅助),但合作两年后,因驾驶辅助发生了许多交通事故,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便分家了。特斯拉想着合作不行,单干总行了吧,于是转向FSD芯片自研,因此成就了今天处于自动驾驶行业领先地位的特斯拉。

特斯拉走的是纯视觉算法的自动驾驶路线,算法自研、驾驶辅助芯片自研,不仅如此,特斯拉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的核心芯片也采用自研形式,也就前段时间在2022 AI DAY上展示了Dojo超级计算机系统,当中的核心部件D1芯片,打破了英伟达在这方面的垄断。

小鹏也是走自研自动驾驶的路线,虽然跟特斯拉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国内来说,算是第一梯队中的一员。小鹏采用的是含激光雷达在内的多算法融合自动驾驶方案,这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自动驾驶方案。

推出首台量产乘用车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小鹏P5,第二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小鹏G9也已经正式上市。而且小鹏不仅硬件上车,它的城市NGP也已经在10月正式推送用户,并且可以在广州使用。

另外,小鹏汽车还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立了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专门用于自动驾驶模型云端训练。由于历史原因,某种程度上来说,小鹏在自动驾驶上布局和特斯拉非常接近,不同的是它在感知体系的构建上,放弃了纯视觉系,这使得它在能力上走得足够快,至于后续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节奏上,恐怕就无法“后来者居上了”。

而第二种类型,也是自研形式,不过与特斯拉、小鹏不同的是,它没有推出自己的产品,而是将自己的“灵魂”塞进别人的“躯壳”中。没错,就是华为。

华为从芯片、算法,甚至激光雷达这种感知硬件都是自研的,其城区NCA也已经推送到极狐a S HI版上,在深圳地区可使用,驾驶表现甚至接近人类老司机,当然由系统“开”的时候出行效率仍然要大打折扣。对华为而言,目前面临的尴尬境地是无法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信任,进而推广这套系统。

第三种类型,就是提供一套完成的解决方案,车企可以根据这套解决方案,自由选择市面上的驾驶辅助相关硬件,只不过最核心的部件——驾驶辅助处理芯片必须选择这家企业的。注意这并不是强买强卖,如果有着像特斯拉一样的芯片自研能力,你可以不选择购买,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购买这个芯片或整套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将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些企业只提供解决方案,并不参与造车。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在说谁了,就是英伟达。现在英伟达的Orin-X驾驶辅助芯片已经被许多车企所采用,如国内新势力蔚小理等车企,甚至连奔驰都是采用英伟达的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除了英伟达外,还有高通,以及国内的地平线,目前使用高通小魔盒方案的魏牌的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搭载地平线驾驶辅助芯片的车型有理想L8/L7 pro版。

第四种类型,是专注开发L4自动驾驶的公司。国外的代表有文章开头提到的ArgonAI,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苹果汽车也勉强先算这一类,国内则有百度Apollo、AutoX、滴滴、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轻舟智航、图森未来等公司。

这些公司有个特点、就是把宝全压在了L4或者L5自动驾驶软件上,不造车(百度合作造车除外),专注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和测试,以及做自动驾驶出租车。大家在大街上看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就有可能是来自上述某家公司的出品。

但这些公司押注的L4/L5自动驾驶是个无底深渊,大多数公司从创立至今基本没有盈利收入,研发费用的来源通常是来自大公司的注资。

如ArgonAI曾得到大众和福特两个巨头车企的投资;国内的AutoX投资方有阿里巴巴、上汽,东风汽车等;文远知行目前获得了博世的战略投资,并与宇通、广汽等车企达成合作;小马智行的投资方主要有红杉中国、DCM资本、丰田汽车等。

格局暗变?

今年,国家对于L4级自动驾驶的开放程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有多项国家级政策、地方性政策的推出,搭载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在多个城市推出服务,小鹏城市GNP、极狐城区NCA这两项搭载在量产车上的L2+级别城市驾驶辅助功能也正式在部分城市开放使用。国内貌似向好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实质正面临着寒冬。

小马智行的裁员,更像是为行业前景敲响了警钟。在国内,小马智行可以说是血最厚的,行内人士估计其资金能撑2-3年,目前面临的尴尬是迟迟未找到量产落地项目。文远知行的存量资金是第二多,而AutoX最为神秘,融资只公布过一次。至于元戎启行、轻舟智航等公司融资最少,是这轮“寒冬”中最容易倒下的。

这些公司面临的情况基本相同,自动驾驶项目盈利仅靠出行服务,杯水车薪,但量产落地却遥遥无期。适逢全球经济形势承压,即使是各位“金主爸爸”,也面临经营压力,随时有“断供”风险。一旦面临这种情况,这些公司只有两种出路:解散,析出人才为大厂所用;被实力雄厚的车企整体收购。

未来出行,自动驾驶是必然,但不是现在,在春天到来之前还有漫长的严冬,自动驾驶行业的洗牌,才刚刚开始。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未来走向又会如何?

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市场会给出它的选择。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表示“一家公司的进展快与慢,就得看产品与商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是自动驾驶下半场唯一衡量标准”。

尽管现在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公司均采用“合作模式”以吸纳资金,保持公司研发进行,但毕竟自动驾驶技术一时半会难以落地,想要持续健康地以“合作模式”发展,还需看自身产品实力。

自动驾驶的生态,离不开车企。有车搭载这套自动驾驶系统,用户才用一个完整的体验。所以自动驾驶企业的最终形态还是会与主机厂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君不见,强如百度,也不得不考虑入场造车?

说来说去,最难的还是那些第三方自动驾驶服务出行公司,说句难听点的,命运的线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总结

时至今日,自动驾驶行业已经结束了野蛮生长的蓝海阶段,真正的生存大考验启幕。过去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积累的技术、数据仅仅是入场券,接下来奔跑的速度将由量产基础数据所决定,从这点来说特斯拉远远甩开对手几个段位,小鹏、华为不惶多让,对于仅仅靠“出行服务”在跑数据的第三方公司而言,绝对是“先天不利因素”。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只要和互联网挂钩,必然产生“赢家通吃”效应,就自动驾驶训练而言,数据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资本,那些还没有跑起来的企业,该如何“后来居上”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

分享:
0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评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