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为何“好车”卖不动?

经常逛汽车网站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那些车评人、车迷纷纷叫好的车,特别是侧重动力操控、牺牲了空间、舒适性的偏科车,往往都卖不好。卖得好的,长期霸占销量榜前三的销量王,往往都是类似于某逸、某逸、字母头6这样被骂的比较狠的车。这就很尴尬了,为什么汽车编辑和自身车迷口中的神车屡屡被销量打脸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相对于一种“好车”,世界上还存在一种与之属性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好车”。

首先提出一个概念,我认为不论是“懂车之人”还是“买车之人”,两个人群都是理性的,成熟的,拥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群体,所有对对方群体智商和人格进行歧视的语言攻击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懂车之人”固然是拥有超过整个群体平均水准之上的汽车知识,驾驶技巧,理所应当在评判何谓“好车”这个问题上具备更加强的话语权;“买车之人”也是货真价实的在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真金白银在买单,没有人会故意去买一辆自己认为的“烂车”。所以,我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两个群体对于“好车”的定义不同,众所周知,车辆的动力、操控、油门、车头响应性、底盘刚性、抗侧倾能力等等跟运动相关的参数,跟空间、底盘舒适性、车辆隔音、离地间隙、碾压减速带的能力、甚至车辆的大小重量(这关系到两车相撞时能不能战而胜之……)这些主流购车群体更看重的数据,基本上是矛盾的,至少在成本受限的情况下,是矛盾的,两者无法兼顾。

举个极端的例子,霸道2700,如果你用操控性的标准去要求它,那么它就是垃圾,STI才是正义。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包工头,经常要下一下工地,那么霸道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所以,如果一辆车不符合你的审美,那么先不要急着鄙视那些选择它的人,你要先了解清楚人家的购车需求。比如人家就是要撑门面,所以买了BBA入门,或者就是颜控,所以买了MINI,那么,都没毛病。要知道说不定人家对那车的毛病,比你知道的还多呢,毕竟真金白银买单的是他而不是你。再比如,车迷看重车辆的驾驶感受,非车迷可能更看重品牌、空间等。但是你要明白,驾驶感受这个东西,是需要你去多开几辆车才能有所体会的,所谓有了对比,才有伤害,才会明白什么车“好开”,什么车“难开”。如果你到了这一步,恭喜你,你已经成了一个初级“车迷”了(这里插一句,我并不认为只有喜欢激烈驾驶的才是车迷,喜欢越野的可以是,喜欢舒适巡航的也可以是。总之,只要喜欢的是汽车本身,而非它的工具、面子属性,就都可以叫做车迷)。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么没有机会,要么没有兴趣去开那么多的车,所以这些人很可能一辈子也说不出什么样的车子“更好开”。对这类人来说,车就是个运人拉货的工具或者社会名片,只要这个工具能装(各种意义上),不怎么爱坏,就足够了。这就是车迷与主流购车群体之间最大的分歧,两者对何为“好车”的定义,是根本不同的。当然,并不是说除了车迷之外,其他人就不需要,不喜欢动力、操控。如果白给的话,我相信没人会不要。可惜,动力操控这个东西是很贵的,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了动力操控,就意味着要牺牲空间舒适甚至品牌配置等等。面对这个抉择,你选择那一边?我觉得,无论选择哪一边,你都没有错,你所选择的,都是符合你需求的“好车”。没错,我认为凡是能够切实明白自己的需求,并能够冷静的做出取舍的人,他的决定都是正确而明智的。

二、我国主流购车群体对汽车的平均认知水平较低,所以购车时更注重品牌、空间、外观内饰、配置等看得到的因素,这种购车理念也有其合理之处。

以上所说的结论,都是建立购车者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需求,并且明白欲购车辆优缺点的前提条件之上的。但是说实话,同时满足上述两点前提的购车者,还不是主流。我国真正的主流购车群体,特别是初次购车群体,在购车时往往是跟着感觉、广告、甚至流言走的,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或者还有一些模糊的认知,但是对于看重的备选车型的具体情况,能做到一知半解就不错了。汽车进入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的时间还很短,多数人还处在人生第一台,最多第二台车的阶段,国内尚未培育出像样的汽车文化……在这里作者无意展开这个话题,也不是想装B,毕竟事物的发展总需要时间,我相信按照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速,我国懂车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在这里只是阐述一个事实,不懂车才是常态,不懂车不丢人。人生在世,不懂的事太多了,你现在来问我如何甄别古董玉石啥的,我也是一脸大写的懵逼。所以,请各位车迷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要去买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比如音响。是不是先看看兜里有多少钱,然后再根据预算选择两个比较出名的品牌,网上看看口碑,实体店再看看外观好不好看,是否精致,最后在销售的带领下,装模作样的听两首试音碟就愉快的买单了?若果是,那么你也应该能够理解主流购车群体根据品牌、空间、外观内饰、配置等看得到的因素选车的原因吧。这种消费行为,看似非理性,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有其合理之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你不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东西,但是并不妨碍你必须做出选择。你不懂肉猪的养殖,你不懂服装的制造,你甚至不是很懂你刚认识的女朋友,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你做出选择,不是吗?还是上面买音响的例子,你首先会本能的衡量你兜里的钱,排除了太贵或者太便宜的,这时你实际上就是遵循了“一分钱一分货”这一基本的商业准则;然后,在预算范围内,你优先选择那些名气大一点,保有量多一点的产品,这时你事实上是做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买烂大街的牌子肯定不会是最优选择,但一定是最保险的选择。说的难听点,就算万一踩也了,你也能拥有一大波同样悲催的车友跟你一起把维权声势搞起来……最后,看配置,看外观,看做工,买单。有问题吗?没有吧?你已经尽力了对不对?可能有人会提醒你,买音响不能只看外观,你应该听取那些专业发烧友的专业意见。听起来很有道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买车是否应该以专业媒体老师或者车迷的意见为准。

三、车迷更懂车,但是车迷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对于非车迷来说或者并不是问题。

首先,我认为车迷比非车迷更懂车。哪怕是纯键盘侠,如果你每天花两小时浏览汽车网站或者各种视频,连看三个月,你的汽车认知水平就会超过至少八成的主流群体。不信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你上大学准备专业课考试时,能不能保证每天两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时间?这么想就明白了吧,你的专业知识跟汽车知识一样,同样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与认知的更迭,只不过汽车知识较之纯书本知识多一点实践操作和难以言传的个人体会而已。所以,包括键盘侠在内的全体车迷,相对那些几乎从不关注这块知识的主流购车人群,可以毫不汗颜的称一句专家,所以车迷评判一辆车时,自然不会局限于品牌、空间、外观内饰、配置这些表层的、外在的东西(当然这些也会在评价的范围内,车迷也是有审美观的),还会去评判它的动力、操控、底盘、甚至可靠性口碑这些相对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说车迷们更懂车、更有资格综合评判一辆车,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既然车迷懂车,大部分人不懂车,所以买车应该以车迷的意见为准吗,大多数人都买错了吗?说实话,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后来身边有个亲戚讲他买车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上述想法。跟很多人一样,我的这个亲戚,也是新手,人生第一辆车,预算十来万,因为他知道我迷汽车,就来问我说A车怎么样。我就跟他巴拉巴拉一堆,什么动力响应慢啦,低速顿挫凶啦,转向黏滞、偏重但是车头指向却一点都不准啦之类的,买B车吧。键盘分析之后又拉着他去去试驾,一边试一边说:“你看,是不是这样?没说错吧,有没有?有没有?”结果,两圈下来人很认真的跟我说:“你说A车的那些毛病,我真没感觉出来……但是B车的座椅坐起来是真硬,而且我这个预算买不到带天窗的,所以我还是想买A……”。这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的,固然,不能排除我那亲戚是事先就已经基本确定了A车,不过想在我这找点认同的可能性。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我对A车所找出来的那些驾驶方面的毛病,他是真的体验不出来,或者不觉得这是什么不能忍的大事。因为一方面,对于驾驶感受层面的东西,各人敏感的点是不同的。以车评人为例,38就特别不能忍变速箱匹配,转向手感等方面的不足,在他那里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会被放大;而陈震就对隔音,避震(硬)这些方面很敏感,所以同一辆车,在他们两人手里很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分数。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像我亲戚这样的驾校毕业,人生第一辆车的人,讲句难听的,开啥不是开?什么叫平顺性?什么叫转向手感?你跟他讲这些,有意义吗?总结就是一句话,如果一辆车在驾驶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买它的人根本体会不到或者不觉得有问题,那么对他来说就没有问题。

所以,买车这事,永远以您自己的感受为准,专业人士的意见听听就好,不唯书,不唯上(专家、车迷),当然更不唯广告。人家意见再专业,还是要您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实在不懂、纠结,又不想花功夫研究,那就买烂大街的大众品牌吧(并不是说大众汽车),这样比较安全。

四、写到一半的全文总结

说了这么多,应该能够基本说清楚为什么车迷叫好的车多数不叫座了吧。其实作为一个车迷,我对于目前这种“好车卖不好”的现实情况,还是挺不爽的。因为厂家永远是为大多数买家服务的,小众买家的需求,要么被忽略,要么会变成一种贵价的奢侈品。不管是哪一种,都算是一种对少数人的暴虐吧。更可悲的是,由于厂家推出产品的变化,现在还能坚持宣扬“正确的汽车价值观”的媒体越来越少了,打着“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的所谓车评人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他们要来扭曲我们的价值观了,说好的“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呢?这些,本来才是我想阐述的重点,但是据说超过五分钟的长文是没有人会看完的(话说能看这种纯文字的东西看到现在,给你点赞),所以,算了,就此打住吧。

收藏

2017-04-07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