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方向盘,非常简单,会开车的都懂。
入弯,打方向;
方向打得不够,就再打多一点;
方向打多了,就回一点;
车速太快了,转向不足,就减速踩刹车加大点方向量;
车速太慢了,转向过度,就加速踩油门减小点方向量;
出弯了,任由方向盘自动回正,车身回复直线行驶状态。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每位金牌杀手都了解。特别现代技术的小车,方向助力使得打方向变成轻而易举的小动作。
但这段时间看不少人打方向后,我都会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很快就看出来其中的问题。(这种发自本能的批判态度,让极大多数人非常反感,这里不作解释。)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我发现的问题在哪里。
这要从多年前我开货车的经历说起。
那时候,限载两吨的货车,装了五六吨货。(这个就不要问为什么了,我知道那是在拼命。)
车身沉重,减震钢板几乎被压缩到了极限,方向助力早已被摧残废,加上超载的承重,使得方向机变得很吃力。无论是加速能力、刹车极限,都成倍的下降。所以,必须提前对路况做出应对,拉开与前车的距离。原本五十米的刹车距离,必须拉够一百米才放心。所以,相信大家现在应该能理解货车司机对泥鳅一般钻到前面乱减速的小车的无奈与痛恨了。(当然,超载仍然是可恨的,即使是我自己。谁不是拿别人的痛脚,为自己的过失辩护呢?)笨重的负载,刹车要慢慢来,加油要慢慢来,心急踩尽了也没用,方向也要慢慢来。
公路上有很多立交,这里以右转,上(下)立交转盘为例。
在入弯前,必须提前把车速降到可控程度。多快的速度为之可控啊?我也不知道。但以我的身材身手,手无缚鸡之力,打方向盘都几乎要站起来了,加上胆小如鼠,既然对车速没有把握,第一次入弯就很自然的把车速降到很低很低。到底多低?可能是10km/h吧,反正到了不踩油门车都不能动的程度了。
第一天顺利过关,然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快一点,开20km/h过弯,第三天再快点,第四天再快点......第五天打麻将输钱了胆生毛了,明显感觉到开太快了,车身开始感觉抖动了,向前的惯性,和转向的角度差,对前轮产生的扭力,(拧麻花的压力),告诉我再不减速就要崴到脚翻车了......第六天被吓破胆了降低速度,第七八九天自然就大概知道多重的装载,可以用多快的速度去入弯。
准备入弯,就要打方向盘,摆好角度,照路面分隔线或旧车辙的痕迹,进入弯道。这第一把方向,要打多大的角度?第一天打大点,第二天打小点,第三天再打大点......第十天还没把握好,一百天总能有感觉了吧,要不,两百天?
如果速度慢了,没关系,随便怎么打方向盘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是速度快了,方向打多了或打少了,在弯道中间来回修正方向,对一辆超载的货车来说简直就是灾难,那是随时翻车或乱撞的节奏。必须要稳、要顺,还要提前预估好力度、趋势,才能控制好车身行走的姿态。其中的“顺”字,非常重要。
所以,当时间久了,积累到足够的程度的时候,我自然也就知道,多重的车,用多快的速度,多少角度的方向,去入什么样的弯道。
进入弯道之后,顺着方向和车速,让车身保持自然、可控的状态,完成大部份弯道的转向。
出弯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角度,慢慢的,跟着弯度的节奏,回正方向盘,顺便轻踩油门,可以开始提速了。
对于这个过程,显得非常复杂。开小车的时候,明显没有这些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很容易就能察觉,很多人开车的时候,打方向盘的动作显得生硬、突兀。突然的打多一点方向,又大幅度的回一段方向,其节奏显得跳跃感过强了。造成车子在路上不断出现S型的行走路线,虽然小车的性能与体形问题,表现的不那么明显。但这种习惯,会让轮胎过度磨损,浪费动能和耗油,失控风险微量提升。长久以往,损失是比较大的。
这时候的乘客,也会感觉到明显的不适。最明显的比喻就是,容易晕车的乘客去坐性能强劲的跑车,因为跑车的加速性能和转向性能都非常出色,车身变动灵活,再加上激情的司机,乘客有多难受,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在试乘新车的时候被试驾员甩来甩去的时候,即使有安全带的固定,仍觉得晕头转向。
在前面,我强调的是一个“顺”字。根据车速、油门的力度,用多大的方向量入弯,缓和变化,把变化的幅度,平均分配到操作的时间去。十秒钟,打3度的角度,那就是每秒0.3度的幅度。而尽量避免第一秒打5度,第五秒打-3度,第八秒再打1度这样的胡乱章法。又或者是一段一段的层级跳跃式打法。
怎样才能做到?首先心中要有“顺”的概念,然后心中想像自己开的不是性能小车,而是一辆严重超载的货车,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自然也就能在长期的变化中积累手感,一次到位,减少变化,缓和操作。
想那么多做什么呢?不累吗?我就喜欢率性而为,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人生才有乐趣嘛。冷冰冰的理性像个机器人一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2016-03-09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