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达拉宫”离须弥福寿之庙步行只要10-15分钟,由于通票(票价80元)是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的,所以不去白不去。好在两个庙中间有免费的旅游专用电瓶车,人满就走,间隔时间很短,挺方便的。只是电瓶车走的是两个庙宇之间的小道,因此我们没有看见五孔石桥,直接到了山门前。
乾隆70寿辰前几年,西藏当时的政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请求赴热河,参加皇帝70寿辰庆典,向乾隆祝寿。乾隆准奏,并决定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规制为其建造行宫,1780年竣工,供六世班禅在热河期间居住、讲经用,故此庙又称班禅行宫或扎什伦布。“须弥福寺”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吉祥),伦布是“须弥”(山)意为“多福多寿如吉祥的须弥山”。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的北边,东西宽120米,南北深360米,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总平面布局具有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征。同时融进汉式建筑特点。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布置,两侧建筑大体对称,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妙高庄严殿居中,南为前导,北为后续。立体轮廓不同于外八庙任何一座,既突出了自身个性,又丰富了寺庙了寺庙群的群体色彩。
从避暑山庄远眺须弥福寿之庙。
我们进须弥福寿之庙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多了,大多数游人已经开始踏上归程,因此庙里很清静。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组成庙宇的前半部分,与“小布达拉宫”的差不多。到了这里才知道,琉璃牌楼是庙里前后的分界线,平民百姓就不要说了,根本进不了庙门,一般官员到这里止步。再往后就是班禅居住和讲经布道的地方了。
琉璃牌坊正北为大红台,是该庙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高大的墙壁呈深红色,开窗三层,每层13个。很令人震撼的大幅唐卡壁画。
大红台内部有三层围楼,共400余间,内置佛像。由于是古建,没有电灯,又不让点蜡(佛前供奉的都是电子蜡),所以里面是黑乎乎的一片,这点光是从西窗射进来的宝贵的一点点阳光。如果这里要是与“小布达拉宫”一样同是盲窗,没有明窗,那这张照片就一定不是这效果了。
围楼的墙上挂满了唐卡。
尽管围楼里黑乎乎一片,居然从有个貌似师傅俗家打扮的人从黑暗中走出来,对着LD说她有佛缘,非要给她说道说道,由于有了在恒山的经验我们没多停留,赶紧顺着楼内西北角的木梯,登上屋顶平台。
平台四角各建方顶小殿一座,南面两座殿脊是“孔雀吻”,北面两座是“双鹿吻”。北边角殿后部为金贺堂、万法宗源组成的藏式院落。
大红台北为吉祥法喜殿,由平台、群房与大红台群楼相连接。大红台之东又有东红台,后建有生欢喜心等建筑。再北山巅建琉璃宝塔。须弥福寿之庙整体布局,有韵律,有节奏,和谐统一。迎面的壁画很震撼。
大红台中心建有三层大殿--妙高庄严殿。妙高庄严殿是六世班禅为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以及高僧喇嘛讲经说法之处。一楼和二楼内各立释迹牟尼像一尊。殿顶为重檐攒尖顶,法铃形宝顶矗立中央,覆盖着用一万五千两头等黄金制成的鱼鳞状鎏金铜瓦,脊身复盖波状銮金铜瓦,端部做成龙头形。殿顶四脊上各有升降相对,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的两条銮金铜龙,直入蓝天,腾空欲飞。这八条铜龙每条重约一吨。
这里的龙与“小布达拉宫”不同,“小布达拉宫”金顶的龙是顺着屋脊卧着的,而须弥福寿之庙金顶的龙是腾空欲飞的。
夕阳西下下,金瓦生辉,壮丽无比。 须弥福寿之庙的金顶完好。
2013-06-14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