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之三——翡翠长廊、仙寓洞、天宝寨(2)

bjseso [财富:1068两] +关注 发私信 编辑

仙寓洞幽深奇险,位于悬岩绝壁的天然岩腔里,只有一条曲折险峻的石阶可通洞内。洞上是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峡谷,隔竹海大峡谷与挂膀岩洞穴群相望。挂榜岩,传说是仙寓洞成仙的邵道人招收道徒时,将录取名单题在石壁上,因此得名挂榜岩。

仙寓洞实际并不算洞,而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半边山洞,背靠绝壁,前临深谷,是一个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庙,这里最早是一个道观,后来佛教兴盛,宋朝以后,相继建了观音殿,老君殿等活动场所。仙寓洞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宗教活动场所。据说,眉山先贤苏东坡曾在此见境生情,题写了一幅对联:“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浊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

从南山门进洞,首先看到的是道家殿堂——凌霄殿。凌霄殿从左至右分为灵官殿、老君殿、玉皇殿,是 仙寓洞先佛后道、佛道合一的历史见证。清末民初,杜柴扉在岩上绝壁处题“凌霄殿”匾额,一统三殿。   

这一壁灵官造像,高1米左右,脚踏风火轮,手举打神鞭,瞪圆双目,张开大口,威风凛凛,刻工粗犷有力。

凌霄殿右,是和尚殿,和尚殿是佛家升天火葬后存放骨灰的地方,殿中七重檐攒尖顶石塔乃第一住持僧升天火化骨灰之处,。因为僧人俗称和尚,故名和尚殿。

再往前,是二佛殿,殿内置横三世佛、八部护法、十二圆觉,额沿上横向凿一组高浮雕——太子游四门,即释迦弥勒的经变故事。之所以称为“二佛殿”,一是以空间大小而论,该殿比旁边的大佛殿小,二是因释迦之经变称“二佛大事”。

大佛殿,又称大雄宝殿,是仙寓洞佛道共存的典型殿堂,殿中置三世佛、左右分别置文殊、普贤,后侧则是道家的天妃殿、财神殿,三世佛、天妃、财神融为一体,正是仙寓洞佛道相融、僧道难分的历史见证。  

殿内还有一块完好的明刻九龙碑,在高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块上刻出九条石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

大佛殿旁,是建于南宋(公元1259年)的观音殿,据说当时规模很小,以龛代殿,后人因扩大规模,在岩沿上增刻高浮雕观音及十八诸神。佛家以圆为本,观音殿属圆形,是佛家造像的最佳位置,因此信士者敬塑观音都选址于此。现在看到的观音,是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国际佛教学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洁居士还捐资修建的紫竹观音。观音手握净瓶,倾倒神水,普渡众生。观音殿的石壁上,中间有观音的立像,左右排列着十八罗汉,额题“向心朝佛”。

往前,是一龛新凿卧佛,卧佛凿雕在红色砂石岩中,释迦牟尼佛身后,还有十四天神塑像。这龛卧佛也是何洁居士捐建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看索道的人说走到卧佛即可往回返。走到这里后,俺看看时间还有富余,就又往天宝寨走了走。

从仙寓洞往山下看,雾蒙蒙的。

我们乘坐的索道及两山间的距离。

去天宝寨的路上。

这是天宝寨的后门。

天宝寨,又名天宝洞,位于四川宜宾市蜀南竹海景区内,地处竹海南缘仙寓洞东侧的悬岩峭壁中。据说,天宝寨是邵道人修仙的地方。

古寨长1500米,高20米,宽10米左右,洞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大部分是半边天然山洞,部分是人工凿成的山洞。洞上绝壁凌空,洞下削壁千纫,陡不可攀。

相传是古代"蛮军"屯兵的山寨。又有传说说天宝寨建于1862年清代咸丰年间,是地方官府为防御石达开太平军入川而建。内有独具匠心的13道坚固的石寨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民国初年,匪盗为患,地方豪绅为了防匪防盗,也曾搬到此地居住。

  一九九七年,当地又历时半年,在天宝寨的悬崖绝壁之上,雕刻了《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一幅幅摩崖石刻,按照每计的内容,精选群众比较熟悉的战例,雕刻成巨幅图画,巍然矗立于雄奇险峻的绝壁之上寓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蔚为壮观。

  这三十六计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灭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这是过了后门看到的第一幅雕刻,应该是空城计无疑。俺又往前走了一截,没有看到下一幅雕刻。看看时间不早,俺不敢再往前走,只得悻悻返回。

收藏

2013-02-27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