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控制究竟放在哪更加人性化?
近日那盏长明灯再次引起热议,灯光控制究竟如何布置更人性化?新车评的观点是布置在仪表板上的旋钮式灯光控制开关因为有一盏长明灯,从而容易发现灯光开关的位置,更人性化。相比之下,位于方向盘后部的灯光组合控制杆没有指示灯而需要在黑暗中摸索。采用旋钮式灯光控制开关的车型和灯光组合控制杆的车型,我都开过。就使用感受而言,我认为灯光组合控制杆更加人性化,而且更为合理。
灯光组合控制杆需不需要亮灯
如果要问灯光组合控制杆需不需要亮灯,不如先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灯光控制杆上面没有灯?其实答案就在灯光控制杆的另一边,雨刷组合控制杆上。雨刷组合控制杆上也没有灯,但是人们用雨刷的时候,却很少低头去看过上面的标示(事实上,雨刷组合控制杆上的标识复杂的令人抓狂)。这是因为:灯光组合控制杆与雨刷控制杆一样,都是布置于方向盘后手指可以触碰到的位置,因此即便没有指示灯并且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顺着方向盘很快触碰到这两个控制杆,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移动身体,手掌甚至不需要离开方向盘。
图1:灯光组合控制杆与雨刷控制杆一样,都是布置于方向盘后手指可以触碰到的位置 (图为卡迪拉克CTS灯光组合控制杆)
所以说,灯光组合控制杆其实根本不需要亮灯效果,因为这种设计的出发点与雨刷组合控制杆一样,本身就是靠触控而不需要眼睛来辅助定位。另外,灯光组合控制杆上富有逻辑的设置,也不会存在“开陌生的车,不能把车灯开关扭到合适挡位”的问题,因为灯光控制杆的档位是符合逻辑的渐进设置,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以我现在开的普锐斯为例,这款车采用灯光组合控制杆,并且带有自动大灯功能。
第一档位,标志是一个小圆圈,意味着关闭,这也是灯光控制杆顺时针转动的终点,关灯只需要顺时针拧到底,因此不需要眼睛看。第二档位,开启示宽灯(也就是小灯),逆时针向前旋转打开到这一档,仪表盘灯会点亮(针对传统仪表盘而言)(由于普锐斯的仪表盘是液晶显示,因此仪表盘是常亮的),而车前没有明显的亮光,此时也不需要用眼睛看控制杆的档位,因为仪表盘灯和车前的亮光已经告诉你了。第三档位,开启近光灯,继续逆时针旋转一档,仪表盘灯仍然点亮(有些车型会变暗),车前有明显的亮光,这说明你打开了近光灯。第四档位,自动大灯(有些车没有这一配置),如果有这一配置的车,操作更简单,直接逆时针旋转至最顶端,从此不用考虑其他三个档位的问题。
图2:普锐斯的灯光组合控制杆(带自动车灯功能),我一般都将旋钮设置在自动档位。
现在总结一下灯光组合控制杆的逻辑关系,关闭->驻车灯/仪表盘灯亮->近光灯亮->自动大灯启动,这就是人类最容易理解的渐进逻辑,不论什么车都是遵循这一逻辑。因此我不是很理解新车评文中所说的“一时间不能把车灯开关扭到合适的挡位”是一种什么情况。对于手动车灯的车型来说,由于没有自动车灯的档位,组合灯光控制杆的开和关其实更为简单,而且不仅不需要看,也不需要心中默数档位:向上旋转至顶点,近光灯亮,向下旋转至终点,灯光关闭。
另外,再说说两个特殊档位,远光灯和转向灯。我们知道,向后拉控制杆,远光灯点亮,向前推控制杆,远光灯常亮。向下拨动控制杆,右转弯灯亮,向上拨动控制杆,左转弯灯亮。其实就是有旋钮开关的车型,也不可能去掉灯光控制杆,因为远光灯和转向灯的控制需要布置在离手指最近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Polo的方向盘后面还是有一根控制杆来控制远光灯和转向灯。
图3:Polo的方向盘后面还是有一根控制杆来控制远光灯和转向灯,因为这两个灯的控制需要布置在离手指最近的地方。
旋钮式灯光控制开关为什么需要长明灯
分析完灯光组合控制杆为什么不需要亮灯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旋钮式灯光控制开关为什么需要长明灯。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这样布置的控制开关不容易靠触摸定位。如前面所说,灯光组合控制杆容易被定位的原因是人们可以以方向盘作为参考点,判断灯光控制杆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快速定位。而旋钮式灯光开关布置在仪表板的左下侧的平面上,附近没有大而明显的参考物,因此需要一盏长明灯来由眼睛的协助更快速的完成定位。当然有些车型也没有这样的长明灯,那就得稍稍摸索一下了。
图4:旋钮式灯光开关布置在仪表板的左下侧的平面上,附近没有大而明显的参考物,因此需要一盏长明灯来由眼睛的协助更快速的完成定位
组合控制杆和旋钮式开关哪个更加人性化?
分析完灯光控制杆的功能和位置,我们再从设计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哪种布置更人性化,更合理。设计机器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传感器,用最少的信息输入,来完成对环境的判断,而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大家公认的,就是能用触碰开关解决的信息输入,绝对不会用上摄像头来通过视频画面反馈计算出来的距离作为信息输入,因为触碰开关就是一个弹簧片,一开一关很简单,而为了实现这么一个功能,用上复杂的视觉系统,那这就是属于杀鸡用牛刀了。
机器人很大程度上是模拟人的,发展了几十年也不过是用了一些设备来实现人体器官的一些极其初级的功能,如视觉系统模拟人的眼睛,触碰开关模拟人的神经。因此当设计人机交互的设备的时候,则与设计机器人完全相反,因为此时机器面对的是一个高度智能,而且全身遍布各种类型传感器的人。如何更加人性化,实际就成为如何让人通过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完成想要实现的功能。
就开灯这个动作而言,灯光控制杆在理论上更为人性化,因为不需要移动身体,只需要手指的触觉就可以完成定位和开关的动作,而旋钮式开关则需要先依靠视觉定位(长明灯的作用),然后用手实现操作,大多数手臂长度正常的人还需要身体向前倾以触碰到旋钮开关。当然当这一套连续动作熟悉之后,对于第二种方式也不会有什么抱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带长明灯的旋钮式开关比不带灯的旋钮式开关要显得人性化一些,但是旋钮式开关本身并不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体现。
图5:灯光控制杆在理论上更为人性化,因为只需要手的触觉就可以完成定位和开关的动作(图为Mini的控制杆)
从空间利用的角度上看,灯光组合控制杆整合了驻车灯,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自动车灯的控制为一体,因此可以在旋钮式开关布置的位置上留出更多的空间布置其他功能的按钮。以普锐斯为例,布置旋钮式开关的位置放置了更为方便直接的四向电动后视镜控制按钮,灯光亮度调整旋钮和太阳能通风功能的开关,而且还预留出两个扩展按钮的位置(其中一个按钮可以用来布置开启不那么频繁的前后雾灯,另外的按钮可以用作其他功能,如倒车雷达开关等等)。而相比之下,旋钮式开关则占据了一部分仪表板的空间(电动后视镜控制按钮被移至车门并且也被设计成较不容易操作的旋钮式),另外仍然需要一根灯光控制杆来实现远光灯和转向灯的控制。
图6:从空间利用的角度上看,灯光组合控制杆可以为仪表板留出更多的空间布置其他功能的按钮(图为普锐斯的按钮)
总结:人是可以适应一切的生物
一个简简单单的灯光控制开关,我写了这么多来分析。当然可能也有不认同我的观点的,认为旋钮式开关更为人性化。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人是可以适应一切的,用什么形式用久了自然就会觉得很习惯,尽管从原理上分析可能并不是最优化的。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旋钮式灯光控制开关在德国车型(甚至是在德国开发的车型,例如福特福克斯,别克君威等)上比较集中体现的一个原因。试想如果某一天奔驰,宝马和大众在一夜之间将旋钮式开关全部换为组合式控制杆,可能会面对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声音可能便销声匿迹了。
图7:通用不少在欧洲开发的新车型采用旋钮式开关(图为别克君威)
图8:在北美开发的雪佛兰Volt却采用的是组合式控制杆,有趣的是同平台的科鲁兹采用旋钮式开关。
图9:有人说欧洲车都采用旋钮式开关,但是法国的PSA集团就很偏爱灯光组合式控制杆。
2011-11-17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