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豪赌呢?因为庞庆华和庞青年购买的其实只是萨博这块牌子。萨博核心的东西已经属于中国,属于北汽了。请看北汽购买的知识产权:所有系统、零部件失效模式分析、满足设计要求的试验/试制计划、流程和报告,CAE分析模型、计划和报告、整车制造体系: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工艺卡、整车质量管理体系。上述核心技术,足以重造萨博。拥有了萨博的核心技术,只需要研究发掘、消化吸收。置核心技术被抽空与不顾,而去重新购买萨博这块牌子,对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重复投资,似无必要。如果二庞想要萨博的技术,只需要派几个人到北汽去盘活萨博的技术就可以了。不过多付点儿学费,培养几个可以破解萨博技术的国内专家,花购买萨博全部股权十分之一的一亿元人民币,与北汽共同挖掘萨博技术,北汽可以坐享其成,二庞可以获得技术,中国国内多方皆大欢喜。北汽的纠结在于可以用萨博技术造车但无法挂萨博的牌子。在中国,即使达到了萨博的水准,没有牌子,还是不被认可。至于萨博,在它的国内,如果有资金,它完全有能力起死回生,凤凰涅槃。在人家手里,萨博就不是空壳了。目前萨博低价出售,其实是缓兵之计。因为10月28日,离重组保护只剩下最后一天。命悬一线,萨博已经没有选择,要么破产,要么留下一线生机,苟延残喘。萨博选择了后者,协议有效期只有十七天。以萨博的本性,有过获得购买方注资承诺并有实际表现之后撕毁与购买方协议的前科,萨博完全可以在获得新的出路之后,找一个和以前一样的借口甩掉二庞,再次撕毁协议。在此关口,二庞豪赌萨博,确实迷雾漫漫,困难重重,前途难料。第一、即使收购案获得政府批准,购买方要承受极大的经济风险。只要让萨博正常运营,二庞就必须孤注一掷,既要按时偿还4亿欧元外债,又要进行10欧元、相当于90亿元人民币的庞大规模的后期投入。二庞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仅仅依靠股市是远远不够的。股市本来就是赌。将庞大的投资寄托在股市上,只是小赌变大赌。离开股市,何以融资?哪个金融机构愿意把自己生死攸关的贷款项目与一个日薄西山的国外品牌生死相依?第二、运营难度大,增加了经济上的风险指数。国外资产异地运营,没有地利人和的支持,文化难融合。而离开萨博存在的本土又不可能。远赴异国经营萨博,鞭长莫及,劳民伤财,文化屏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第三、国外资产异地运营,技术难掌控。购买萨博股权,需要依靠萨博原有技术团队作技术支持。购买方对萨博技术的掌控需要依赖于外国人,这种依赖性短期之内无法摆脱,令购买方长期陷入被动,无法掌控,无法做出更有效的决策。第四、国外资产异地运营,管理难到位。高档品牌的高端管理难以驾驭。对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国内企业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能不能将收购之后的萨博运营管理到位,实在是个悬念。第五、能否再造萨博,没有确定的把握。实际上,目前萨博的收购者难以有力地掌控萨博的运营管理。能不能在一定时期内让萨博恢复青春,实在难下结论。这需要萨博的设计研发团队活力盎然,状态复萌。国外工会关系复杂,能否让萨博技术人员忠诚复命,对收购者是一个考验。第六、与通用的技术纠纷能否顺利解决尚在未知状态。在二庞重组萨博签署谅解备忘录之前,瑞典汽车公司宣布将与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展开磋商,旨在获得通用汽车对其与两家中国公司交易的支持。通用汽车持有萨博的优先股,向萨博供应零件且是萨博的债权人。因此,作价1亿欧元将萨博出售的交易需要获得通用汽车的批准。这其中定然存在变数。很可能,一亿欧元出售方案只是瑞典汽车公司的一厢情愿。第七、两家企业收购后如何发挥管理效能令人生疑。参与收购的是两家企业,这本身就需要融合。怎样发挥各自优势,成功完成企业运营,分工合作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避免人力冗余、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相互掣肘,这也是一个难题。第八、收购后何时能见到萨博产品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由于受制约因素太多,很多问题都不在收购方决定之列。技术研发何时启动、产品规划何时出台、产品品系如何确定、新的产品何时投产,很难在短期内生成明确的时间表。第九、即使收购成功,运营成功,技术研发恢复到此前水准,产品按期出笼,但这个萨博还是以前的萨博么?即使还是以前的萨博,但时过境迁,当是几年以后。中国市场风云变幻,瞬息迥异。彼时,不知又有多少类似于萨博这样的新产品问世。现在日薄西山的萨博,还能追上时代的脚步么?彼时,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经今非昔比,还能唯品牌是购、让品牌决定一切么?就算还能,但能认同萨博的品牌么?即使庞大有超强的营销能力,能在中国卖出一个可以盈利到将投入收回、盈亏持平的程度么?面对如此众多的悬念,二庞敢于痛下决心,收购萨博,此种魄力与勇气,令人佩服。即使收购成功,仍需要努力投入人力财力尽心运营。即使运营成功,也需要殚精竭虑,竭尽全力。二庞是在孤注一掷,还是在破釜沉舟?但愿空前的魄力能换来成功的好运气。
2011-11-04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