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不反对车友林歌在他的车库里对非2的80分评价,只是另开一贴,发发自己的牢骚哦!
随便一部大制作的电影,一定是有他的亮点的,比如王朔剧本的人物台词,和冯小刚+葛优的幽默风格,和吕乐的摄影,和栾树的音乐等等。
可气的就是这帮人,他们坐拥中国电影最顶尖的资源:顶级的幕后制作阵容,顶级的票房号召力演员,顶级的院线档期,顶级的市场宣发……
——可现在看到的这部非2,真的不是一部顶级甚至不能算作优秀的电影。
比如
让我们算算,一部100分钟的电影,里面可有可无的东西占了多少?多少肉麻的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的植入,多少打酱油的出场人物?
把这些拿去,丝毫不影响大家对故事的理解和作者情怀的接受,反而更流畅、更和谐。这帮人的心态真够不把观众当回事儿的。
说剧本的问题,比如台词上,我记得一段孙红雷跟葛优的对手戏里,俩人没几句对话,居然各自用了三四个“不靠谱”这个词。
这种重复的,让人毫无新鲜感的乏味的语言,真的让人胸闷。
王朔的语言就匮乏到这种程度了吗。还是心态问题,都在赶活儿,赶着挣票子,于是就粗制滥造,台词也不推敲了。该抖包袱,出效果的地方,都被平庸重复毫不讲究的台词给破坏了。
还有现在特火的扎西拉姆多多的那些诗歌,情怀的东西自然是高远的,可惜都被冗长乏味不知所云的情节给糟蹋了。
为什么说情节不好?写剧本跟中学作文一样,都要有起承转合、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起”这块儿我就没明白,舒淇怎么就不乐意跟葛优了?她的心结在哪儿?最后的“合”呢?俩人又怎么把心结解决了,重新走到一起的?
我想王朔跟冯小刚一定是想清楚了内部的逻辑关系的,不然这片子也忒操蛋了~但问题是大部分观众真没看出来里面的逻辑和过程,为什么没看出来?还是讲故事的技巧问题,花的心思不够,全在糊弄。
为什么很多人说1比非2好?从剧本这块来说,情节上,最起码大家都看明白了。葛优有个动机,他要结婚。他相了无数次亲,都不靠谱。他发现了舒淇,要追到她。但是舒淇又没从上一段感情里走出去呢,葛优怎么追到手呢?吸引观众看的,是这个过程和答案。最后俩人经历一次生死,终于走到一起了。这是个合理的故事。
非2里俩人也是经历了一次生死,那谁不是长了一痦子,死了吗。为什么说2不如1呢?问题就是这个大款孙红雷的死,有没有切中到葛优和舒淇俩人情感危机的要害上?孙红雷他有什么资格能起到这个关键作用?他确是经历过几次失败的婚姻,但是他的婚姻故事是什么,大家真正看到孙和姚晨的婚姻的问题,才能明白他能最后感概出来“跟谁结婚都是错”,可是他跟姚晨情感危机的问题又是什么?
我觉得看电影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观众这么费劲巴拉的去琢磨作者的逻辑。因为电影是叙事,不是论文。
作者需要把他要传达的思想通过一个有逻辑的故事讲出来,让观众自己去回味个中的感悟就够了。
这部非2是怎么做的呢?让一个打酱油的小女孩突然背上一首多多的诗,大意是:对不起各位观众,我故事里没讲明白的东西,你们自己读诗去吧。
不是说诗不能出现在电影里,文艺片里不乏大段大段把自己的诗歌拿出来念的,比如那个塔尔科夫斯基还是谁来着,一时忘球了。
可前提是人家有戏中人物的命运铺陈,诗出现的是时候,效果恰如其分,不是耳提面命的效果。
更大的一个前提是,人家是文艺片,多晦涩突兀的文艺片,也有人专好这口儿啊!非2我没弄错的话,应该是商业片吧,是商业片就好好的讲故事,把故事讲的有声有色,逻辑合理又跌宕起伏,这就是好的商业片,比如人好莱坞的商业片,用过那首整段整段的诗了?
为什么人家那些优秀的商业片不用诗?因为故事讲的到位了。
我同意楼主的观点,诗是好诗,离婚典礼是好戏,最后大师写的歌词也是好词,他们都能让我们或者感伤或者戏谑或者释怀。我们都能感触的到,但这些是故事之外的元素,跟一个好的故事没半毛钱关系。
我们可以去拍一个诗歌朗诵会,一定也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为里面诗的颂咏而感动。可非2是电影哇~
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各自特有的传达方式。音乐用旋律,美术用画面,文学用文字。电影是门综合艺术,载体是一个好故事。电影中所有的剧作元素都在为戏中人物服务,非2呢,航空公司的商标为秦奋服务了?人寿保险的大幅招牌呢?
我看完非2,看到了画面唯美的植入广告和打酱油的美女和明星(这些人物对故事作用为何?比如,把那个海军军官从剧本里砍掉可以不可以?美女把名酒递给孙红雷的戏砍掉可以不可以?大飞机降落在机场的大段空镜头砍掉可以不可以?),聆听了异域风情的诗歌,观赏了海南特有的风情美景。可我不想因此就说非2是一部好电影。
重申一下哦,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电影工作者自己的观点,我只是发发自己的牢骚,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吧:)
因此,车友完全没必要去试图接受我的观点,我最希望的,是每一部中国电影,大家都觉得值回票价,下一次还想看国产片。
如果代表中国顶级水平的电影大家都完全不喜欢的话,中国电影不早挂了~
多说几句题外话。现在国内电影的形势就是这样,艺术片视商业片为媚俗的资本走狗,商业片导演以将观众玩弄股掌为荣,而观众又将艺术片定义为不好好说话的装逼分子。这个很讨厌的说。
69只希望商业片好好拍,别拼命插广告插关系户,玩弄观众的信任,更别学文艺片讲不利索故事,光顾着自我表达。
这点是王朔的毛病,看看他的《梦想照进现实》,而非2里,这对《编辑部故事》的老搭档,冯小刚学会了王朔的自恋,王朔学会了冯小刚的不拿观众当回事儿,这不就歇菜了嘛。
真心希望非3能重新雄起,中国商业电影有希望了,中国电影业才算是行了呀!
2011-01-23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