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8人

+关注
话题

笑看途观的加价闹剧

其实我对SUV没啥兴趣,毕竟作为一个宅男,我不可能整天开着车到处上山下海的,以我微薄的工资也付不起那么多油钱。所以我老老实实的选了新君威的旗舰版,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它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基本上同价位的轿车和SUV相比,在底盘方面轿车都要高上一个级别,这种是每天开着车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至于SUV的高底盘啊四驱啊,几百年才能用到一次?再说了,走不了的路,大不了不走嘛。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妈妈和我MM的妈妈都非常喜欢SUV,她们的想法估计是,大气,能装,拉风,估计也更安全。所以当时选车的时候,也是在新君威和SUV之间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新君威,因为一来它是一部让自己开着用着都舒服省心的车,二来当时预算范围内只有国产的日韩系SUV可以选,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但是也因此关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途观。传说中唯一即将国产上市的德系SUV。因为MM有换车的想法,她的马三开着我也确实不放心。所以一直很期待途观的上市,如果合适的话可以推荐给她。

在途观的价格发布之前,我觉得最恶心的倒不是大家骂得一塌糊涂的前脸改造,事实上我认为那个前脸比进口的款式要好看。我方案的是上海大众习惯性的迎合国内喜好玩加长。本来SUV就不可能跟轿车一样发挥商务的职能,主要还是作为家庭用的,你加长几公分把后排空间弄那么大干吗?加长之后,重量上升了,油耗上去了,对路面的适应能力降低了。作为紧凑型SUV,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而不是尝试着恶俗地迎合市场以抢占市场。

在途观的价格发布之后,更恶心的事情出现了,4S店加价销售。不加价绝对不卖给你,加价了什么时候提车还说不准。上海大众和它的4S店完全把自己当爷了,消费者要哭着喊着求它赏脸把车卖给自己。但是中国的汽车进入家庭好歹也有十来年的时间了,市场上也有很多的车可以选择,消费者再不是从前那么好忽悠了。在首家发布之前,我还在想,如果加价个一万或者两万的,虽然恶心,看在车的素质还凑合的话,也就忍了,结果加价的幅度是惊人的三到五万。途观的发布完全成了一场闹剧,4S不加价不卖,消费者加价了不买。正常像新君威上市后,很快就有了很多购车者的提车作业。途观上市之后,到目前为止论坛里除了骂声一片,就是一些一眼就能看出是托的“提车作业”。闹剧啊闹剧。

作为国内唯一的德系SUV,途观确实有一定的卖点,这个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是否意味着途观就是销路大好,产能都跟不上销售形势呢,我想是未必。一是拉长了车身,就失去了德系车的那个原汁原味,变得有点不伦不类。我跟MM提起过途观不错,但是加长了,MM就很遗憾的说,要是不加长多好啊。二是定价不低,本身就不厚道,价格明显高于其实际价值,还玩加价,想着车厂和车店联手发财把消费者当羊宰,遗憾的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桑塔纳和捷达横行天下的车市了。三是本身途观的潜在客户就不大可能只是在SUV里做选择,并且明显偏好德系的。比如我买新君威的时候,也考虑过SUV;途观加价后,我就倾向于鼓励MM买尚酷。

本来市场对途观有着真切的期待,消费者对途观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结果上海大众默许下4S店一加价,犹如狠狠的一巴掌甩在了途观的潜在客户脸上。中国车市史上预定最多的车型,一下子再度创造了新的历史,成为中国车市史上退订最多骂声最多的车型。我想上海大众负责途观营销的那批人一定傻眼了。活该他们傻眼,他们制定销售策略的时候,脑袋分明是给驴踹了。

作为原本有可能在紧凑型SUV市场里崛起的新星,途观在加长和加价双重打击下,黯然陨落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好事,意味着国人对汽车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对于车厂而言,这是教训,本来在中国造车就是暴利了,还想贪得无厌的变着法子昧着良心多赚一点,活该让他们车卖不出去所有投入全部白搭。

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这一场闹剧。对曾经是途观的忠实粉丝的我而言,现在途观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还不如曾经一度被我视为移动棺材的日韩系SUV。

还好我选择了新君威,还好在帮MM选车的过程中,就算偏好德系车,除了SUV我还有其他的选择。

收藏

2010-04-08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